①通威太阳能拟在成都市双流区投资建设年产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光伏组件项目,预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105亿元; ②加上此次新增投资计划,通威股份组件规划产能将达到100GW,一二线组件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财联社6月6日讯(记者 刘梦然)在确定一体化发展方向后,通威股份(600438.SH)的产能扩张更加凶猛,组件规划产能已达100GW。财联社记者此前从公司方面获悉,此举意在配套协同上形成一个规模成本、交易成本、组织成本领先的全球供应链,服务于、支撑于能源转型。
据最新公告,通威股份全资子公司通威太阳能拟在成都市双流区投资建设年产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光伏组件项目,预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105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年产25GW电池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内建成投产,二期年产20GW组件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内建成投产。
据机构统计,通威股份在多晶硅和电池片环节市占率第一。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26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过70GW。
去年8月,公司开始向下游延伸,布局组件产能,并预计2023年底其组件产能规模将达80GW,通威组件盐城、金堂、南通等项目都在推进建设。加上此次新增投资计划,通威股份组件规划产能将达到100GW,一二线组件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业内分析认为,通威股份加大下游投资,首先与上游产能供应过剩有关。从各项业务对比看,公司高纯晶硅及化工业务去年实现毛利率75.13%,而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相关业务板块的毛利率为10.19%,光伏中下游“赚钱”能力显然不及上游。
不过,二季度以来,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不断走低,多晶硅价格连续十周下降,较去年最高价“腰斩”不止,且已形成将跌至10万元/吨以下的预期。硅片环节价格战同样激烈,行业对产能过剩的担忧渐成现实。
在行业蜂拥扩产的背景下,单凭规模优势或将难以继续攫取高利润,一体化的布局不仅可以抵御原材料供应风险,更可以有效控制上游成本。近期,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纷纷发布产能扩张计划,垂直一体化成为企业标配。
在组件环节,随着通威入局和产能的释放,行业前五的格局更加清晰。有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通威真正挤压的,是三四线小规模组件厂的市场,组件环节在过剩大洗牌中,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升。
(编辑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