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基冠军也离职,年内接连知名基金经理离任,相关基金产品去还是留?
原创
2023-04-06 11:52 星期四
财联社记者 黎旅嘉
对于基民而言,若持有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况,可以观察两点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基金。

财联社4月6日讯(记者 黎旅嘉)基金经理掌握的是基金的生命力,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变动更是牵动人心,年初以来,不断传出基金经理变更,或是明星基金经理“减负”卸任甚至离职的消息。名单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

如今,年内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又添一例。4月1日,英大基金旗下多只基金都发布了关于基金经理变更的公告,该公司基金经理汤戈在3月31日离任了4只基金,这其中包括2022年的股基冠军、也是汤戈的代表作英大国企改革主题。

image

图片来源: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基金经理变更公告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今年以来,已有来自58家基金公司的81位基金经理出现变更。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大资管浪潮下,各类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和快速发展加速了高级人才的频繁流动。

那么,离任基金经理的去向又是如何?针对这些变动,当前业内又有哪些举措?

多重因素致基金经理离任

4月1日,英大基金旗下多只基金都发布了关于基金经理变更的公告,该公司基金经理汤戈在3月31日离任了4只基金,这其中包括2022年的股基冠军、也是汤戈的代表作英大国企改革主题。

这只基金从2021年8月起由汤戈与张媛共同管理,目前汤戈离任后由张媛独自管理。

由于汤戈同时还担任英大基金的权益投资总监,因此该公司也发布了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告,显示汤戈的离任原因为“个人原因辞职”。

在业内看来,汤戈的离任还是比较突然、毫无征兆的。事实上,就在在2月底,他还公开表示2023年A股市场是渐入佳境的准备阶段,同时表达了对消费股表现的看好。

无独有偶,4月1日,宝盈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陈金伟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离任宝盈国家安全沪港深股票、宝盈产业优势等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

此外,知名基金经理冯汉杰也于近期离任。3月25日中加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冯汉杰因个人原因,卸任中加核心智造混合基金、中加转型动力混合基金等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今年以来,已有来自58家基金公司的81位基金经理出现变更。在这些出现变更的基金经理中,年初以来一些管理规模动辄百亿元以上的明星基金经理的“减负”尤为受到市场关注。

如2月21日,泓德基金公告称,知名基金经理邬传雁因工作安排卸任泓德致远混合等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同时离任泓德基金副总经理职务。在此之前,邬传雁管理基金规模为201.43亿元。

2月18日,诺安基金公告称,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增聘基金经理刘慧影,诺安和鑫混合增聘基金经理邓心怡,两名新增基金经理均于2022年首度管理基金产品。资料显示,作为市场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目前的管理规模超过290亿元。

而在基金经理变更的同时,增聘基金经理的动作也成为基金经理变更乃至离职前的一大信号,由此引来市场关注。

对于增聘基金经理,基金公司往往给出的原因可以归为几类:“以旧带新”培养新生力量、为基金经理“减负”、为业绩不好的基金“搬救兵”,等等。但在这些原因背后,也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而往往在增聘基金经理后离职的确也成为了事实。

行业人才流动现新特征

事实上,在基金经理离任后,市场最关注的无疑要数他们的去向。事实上,年初以来,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都已确定好了“下家”,如此前恒越基金的高楠去了永赢基金, 此前诺安基金的蔡宇滨去了招商基金, 此前长城基金的何以广去了兴全基金。

此外,随着年内行情改善预期的逐渐升温,“奔私”也再度成为不少业内人士推测基金经理离任“下一站”主要观察方向。

如近日中基协公布完成备案的私募基金名单,其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那就是民生加银基金的前基金经理黄一明(备案名为黄一洺)。

黄一明担任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的这家私募基金名为海南新国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新国兴私募),成立于去年3月,今年3月10日完成备案,是一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

黄一明此前在公募行业从业多年,在交银施罗德、平安基金、民生加银和华商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都有过工作经历。2020年黄一明离开公募行业转投私募,而他加盟的千上(厦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上投资)也是民生加银基金的另一位前基金经理创办的。

而根据此前招商证券发布的研报,大约七成的基金经理离职后选择“自立门户”,而有三成选择加盟私募平台。滨利投资基金经理梁滨就表示,“公奔私”在营销上是具备明显的优势,在公募基金积累的良好业绩很容易受到渠道方青睐。

但就在“奔私”成为市场关注基金经理们离任“下一站”的同时,同样出现了“奔私”基金经理回归公募的趋势。比如,于洋“奔私”一年后重回富国基金; 徐彦离职正心谷,到大成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投资“老将”朱红裕加入招商基金并担任首席研究官;韩会永回归合煦智远基金担任副总经理;刘钊加入博时基金并担任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等。

业内人士表示,转战私募的确是公募基金经理职业转型路径之一。但如今,越来越多私募人才回归公募行业,加速形成了基金行业双向流动的良好行业生态。

相关基金产品去还是留?

面对公募行业人员的频繁变动,有业内人士认为,离职人数看起来较多,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Wind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再到2020年,公募基金规模达到20万亿元,2022年,公募基金规模超过26万亿元。公募基金数量也从2019年初的5153只上升到如今超过万只。

从基金经理人数来看,2019年初,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数在1885人,而如今这一数据已增至3360人,相比2019年的数据增长了78.25%。这就说明,尽管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但从变更方向上看,任职数量远多于离任数量。

进一步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年内行业新聘基金经理数量达到94位。也就是说,在1位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也有超过1位新聘基金经理上岗,行业新人层出不穷,表明基金行业大发展背景下行业向心力正持续吸引人才。

就基金经理离职后对公募基金的影响而言,有业内人士就强调,从个人与平台关系的角度来看,优秀的基金经理与优秀的公司平台始终是相互成就的关系。个别基金经理的离任并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对团队价值投资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影响更加有限。

不少基金公司也正着力打造平台化、团队化的投研体系。例如,在投研体系建设方面更加注重通过平台化、团队化来提高整体投资管理能力,增强组合管理的专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一是通过集聚整合内外部资源、内部研究共享等多种措施,打造统一的投研平台,为公司整体投研活动提供基础。二是由风格相近或不同策略的投资人员组成投资团队,依托投研大平台,在遵守统一风控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特色化、专业化发展,不断做专做深。三是在投研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客观、清晰、可预期的培养路径,形成科学、稳定的人才梯队,提升人才储备的“厚度”,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和传承。

那么,在基金经理离职后,对于此前管理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是去还是留?

天天基金强调,对于基民而言,若持有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出现基金经理离任的情况,可以观察两点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基金:其一,基金经理离任原因。如果是公司内部调整,影响不大;如果比较认可原来的基金经理,不妨赎回后继续关注他的后续动向。其二,观察新任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和投资策略,可以给新基金经理四五个月的“考察期”。

收藏
81.44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19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