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就AI问题,公司管理层谈到最多的是:恒生电子从2014年开始布局AI,已经发布了20多款相关产品,在各业务场景中都有应用。
财联社4月4日讯(记者 罗祎辰)今日,势如破竹的AI热烧到了恒生电子(600570.SH)业绩交流会现场。随着投资者一波又一波AI问题袭来,公司管理层的态度逐渐变化,直到董事长刘曙峰抛出一番话,称“公司没有基于大模型的产品,目前没有可以讲的东西,建议大家冷静”后,这场围绕AI的讨论才最终告一段落。
会上,就AI问题,公司管理层谈到最多的是:恒生电子从2014年开始布局AI,已经发布了20多款相关产品,在各业务场景中都有应用。
但随着投资者提问逐渐聚焦AI大模型,轮番旁敲侧击试图了解公司具体规划时,管理层的态度开始变化。继某位高管回复相关问题后,刘曙峰接过话头补充表示:“在AI领域我们一直有应用,但大家比较关心的大模型,我想强调其中存在很多边界条件限制,恒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基于大模型的产品,还是处于预研的过程中。”
相比于投资者关注的金融大模型潜在机会,刘曙峰更多着眼于其面临的限制问题。
他进一步表示,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会有很多边界限制,比如合规性限制,这里涉及数据使用、数据边界、数据跨境转移等问题;其次,因为大模型对算力的高要求,私有化部署方面也会存在问题;最后,大模型的可拆分性、可迁移性都还有待验证。
“确实AI是很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但对于现在大模型热点话题,我想强调说恒生并没有直接可以应用的产品和案例,(大模型)下一步发展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合规性问题、算力问题、部署问题等一系列限制。”随着刘曙峰抛出这番话,围绕AI的讨论才逐渐降温。
投资者对AI大模型的热捧并非空穴来风,就在近日,彭博发布了一款BloombergGPT产品,号称是一个拥有500亿参数的金融领域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引发A股金融科技板块“狂飙”,包括恒生电子在内,同花顺(300033.SH)、东方财富(300059.SH)等个股纷纷大涨。受此影响,市场期待金融行业率先成为垂直GPT落地的场景。
回归到实际业务层面,参会投资者对公司2022年业绩表现并未提出明显质疑,但对2023年业绩目标增速略有微词,直言目标是否过于保守。
2022年,恒生电子营收65.0亿元,同比增长18.3%;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滑24.9%,主要系公司投资的信托和基金产品公允价值减少、股票投资依然保持正收益。全年扣非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20.9%,较此前业绩预告多0.5亿元。
展望2023年,恒生电子提出主营业务收入预算约同比增长18%,和上一年基本持平。有投资者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在显著变好,这一业绩目标是否过于保守。对此,管理层回应称,除业绩高基数因素外,经营不确定性仍然很大,公司对2023年的预期是“有风险准备的谨慎乐观”。
(编辑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