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林贤杰:科技创新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发现痛点解决问题
资讯
2023-03-20 13:23 星期一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迈科技创始人林贤杰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

Audio/video is not supported Please TryRefresh
Replay
Play
00:00 / 00:00
00:00
Fullscreen
1x
    Click and hold to drag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迈科技创始人林贤杰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期间的一次“偶然的经历”,林贤杰发现在高校被束之高阁的“科技成果”正是企业梦寐以求“技术创新方案”。至此,他找到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即“让技术发挥价值,和中国产业一起转型升级”!

    他想作为一座桥梁,唤醒高校院所“沉睡”的科技成果并将其与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链接起来;他想搭建一个平台,以数字化为核心抓手,成为企业创新的伙伴、城市创新的助推器、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

    经过数年的发展,迈科技已经逐步形成“平台聚合+SaaS驱动”的科技创新数智化服务体系,成为了众多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新发展区域的科创服务商,与国家/省市高能级科创平台战略合作,协助企业、高校院所、区域科技管理部门实现专业化体系化数字化的科创管理服务,激发产业可持续的创新活力。

    林贤杰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迈科技团队让100座城市、1000家高校院所、100万家企业分享技术的价值。在发展过程中,迈科技分外注重“理解客户真实痛点,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让产品走出“设想”、走进市场。也正因如此,林贤杰在一年之内完成三次融资,成为连续打动投资人的创业家。

    面对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技术革命,沃尔沃也在积极做产品创新。林贤杰认为,电气化和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安全性和舒适性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沃尔沃品牌基因中对于安全的极致追求将在电气化时代延续,百年如一日为用户带来安全守护的同时不断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用智能安全定义新能源时代的豪华驾乘体验。

    随着国家对科技部完成重组,一个强烈的信号已经出现。让科技部加大对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形成有利于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已构建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是实现整个创新的光源。

    以下为与林贤杰对话实录:

    【发现痛点与连续创业】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您从大三开始自主创业。至今已创办过3家企业,是什么因素让您保持这样一个创业的热情?

    林贤杰:这可能与个人性格有关。我比较喜欢挑战,喜欢去发现一些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以,走上了创业这条路。

    在创立迈科技时,关注到公司一年实现三次融资。这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讲,是非常惊人的速度,您是怎么打动这些投资人的?

    林贤杰:之前自己有做投资。知道初创公司的逻辑,有关键性的里程碑和节点,每一次融资需要实现什么样的状态。

    比如,第一次要完成团队的组建;第二次,完成小批量客户的验证;第三次商业化落地等。当投资人看到你清晰的发展规划,并在每个节点上实现了规划,投资人自然会被打动。

    在创业过程中,从一个想法到一个产品再到一家公司,推动规划实现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林贤杰:最重要的还是理解客户需求,真正解决客户问题,创造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场景一个验证,包括产品、服务、客户,落地过程中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能,企业就能跑起来。很多初创公司都是“设想”,拿到市场上去验证后才发现是闭门造车,这个时候就只是一个想法,一个产品,不能形成一个公司。

    迈科技在这个过程当中,解决什么问题?

    林贤杰:最早迈科技发现就是说中国有广袤的传统制造业或者工业企业,他们有产品升级的需求,但是由于过去是粗暴的发展,没有研发的积累,但中国又有500多万的研发人员,人才红利没有被释放。

    迈科技作为中间的桥梁,想把它们链接起来,搭建一个桥梁的作用,让技术人员或者研发人员找到应用场景,在市场中得到认可。

    现在,迈科技已形成一个平台。从平台端到客户端提供解决方案,包括帮企业优化创新研发体系,导入创业研发资源,解决产品配套,知识产权体系等,以及降本增效等等。在政府端,也有区域的创业解决方案,发掘高校院所端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一开始迈科技发现了巨大的问题。到现在,已经细化到解决每一类客户的痛点。

    重视研发意味着需要投入,企业追求盈利的同时,如何平衡这种投入和盈利?

    林贤杰:迈科技有一个“双螺旋”理念,投入研发和市场盈利是一个“双螺旋”上升过程。不同项目,研发投资不同。比如生物医药,研发周期会很长;但有一些项目研发周期很短,不管是什么项目,都会经历小试、中试的环节,客户的验证和批量扩大再生产都是从中循环而来。

    平衡研发和盈利,一定要关注这些节点。在小试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中试,再批量验证等等,逐一解决。对于企业而言,不在乎当下盈不盈利,在乎能否在节点上解决掉问题。如果能解决问题,盈利指日可待。

    同时,市场又瞬息万变,需要规划研发周期,这是对一个企业前瞻性布局的考验。盈利不是最关键的考虑因素,而是市场变化和研发投入以及周期、节奏的把握。

    【好的技术有三点定义】

    您是一位创业者也是一名投资人,对于好技术的定义,两个身份有什么不同?

    林贤杰:从投资人角度看,需要去孵化、投资一个项目,会关注三点:

    一是,技术本身。技术不是越先进越好,是越适合越好。不同的投资机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一些企业家不太会去覆盖非常前沿的技术,而是从技术本身评估。

    二是,迈科技有个内部打分指标,30个维度。除了技术,就是市场,对市场的锚定和潜力,包括政策红利,延展性等等。

    三是,团队。每一个技术的背后都是团队和人,发展过程中需要团队的磨合和互补。因为事在人为,创业道路上需要团队的强大,修炼内容,在失败和成功之下,也有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选择做与不做。

    如何看待科技上的“卡脖子”,我们有没有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案?

    林贤杰:在一些领域,确实一直在被卡脖子。但国内有一些技术已经在卡了别人的脖子。

    卡脖子实际上是产业转型升级。在人口红利之后,发展中需要注重一些原创创新,关键技术上的创新积累。现在产业转型已经到了这一节点,不可能再通过劳动密集型来实现产业的盈利,需要突破技术的瓶颈。

    技术的变革中,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类似于沃尔沃这些老牌车企也在做产品的创新,您认为这些创新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林贤杰:新能源汽车会经历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技术迭代中,新产品的安全、稳定性最受关注。沃尔沃在这方面也是花费了巨大精力,将产品的技术细节层面做到了极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全性和舒适性是普通消费者所关心的。新的技术路线能够给消费什么样的体验,是我们用户非常在意的方向。沃尔沃在其中重新定义了汽车安全性并结合对家庭的守护,我认为是对消费者的诉求非常用心的企业。也是我个人非常认同的地方。

    沃尔沃这样的传统车企,我们发现许多新的车型都是在表明确实有在积极转型。同时也在固定的技术基础上,把细节的地方做到了极致。比如,中央平台对于新能源车的把控、分配、电池的组建,座椅与音响的搭配,乘客与汽车的交互。

    从消费者角度讲,人机交互是未来一个大趋势,让汽车成为一个智能工具,会有无限延展的可能性。结合软硬件平台与车机系统的互动,提供多样性的出行娱乐化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这是未来传统汽车品牌都要持续做的功课。

    此次两会,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对科技部进行了重组,组建了国家数据局,如何解读这种变化?从企业的角度,这种顶层的设计带来怎样的影响?

    林贤杰:国家对科技部的重组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让科技部的职能面上,下沉到产业端的协同,让科技部加大对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形成有利于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将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与产业结合更紧密的工信部。从两大方面,构建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带动整个创新。

    而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是中国产业数字化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数据是一种生产力,是有价值的生产资料,在产业转型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企业创新中,迈科技也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数字化。在部委的重组、组建后,未来创新不再是一个部委的事,而是更多部委的事,让科技部有的放矢,更注重基础性、强化“卡脖子”技术研究。

    收藏
    83.64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