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指出,“以旧带新”培养新生力量、单个基金管理规模过大、业绩不好以及降低基金经理离职冲击等是主要诱发因素。
财联社3月17日讯(记者 闫军)一天之内,竟有16只基金增聘了基金经理,变成双基金经理或多基金经理模式。
除了卸任,基金经理增聘似乎在近期也迎来小高峰。根据Wind,仅3月16日一天,有16只基金发布了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
双基金经理、多基金经理模式此前在“固收+”策略产品上较为常见,但是从近期的增聘基金经理的产品来看,类型并不限于“固收+”策略,而是涵盖货币基金、债基、指数、量化等多类型产品与策略。
对于密集增聘新基金经理,有两人或多人管理同一只基金的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以旧带新”培养新生力量、单个基金管理规模过大、业绩不好以及降低基金经理离职冲击等是主要诱发因素。
此外,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指出,背后的驱动根本上还在于,相关基金公司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需要所进行的常规工作安排,本意上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基金,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创造更好的收益。
一天之内16只基金增聘
3月16日,共有22只基金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其中有16只为新聘基金经理成为双基金经理甚至多基金经理管理模式。
此前,双基金经理模式在固收+策略产品上较为常见,基本上采取一位基金经理负责偏债的投资,另一位负责权益类投资,两个基金经理各自负责各自擅长的部分,相互配合,共同为投资者创造收益。
仅以16日基金经理增聘的产品类型来看,货币基金、债基、指数、量化等多类型产品与策略应有尽有。比如易方达旗下易方达天天增利货币市场基金、招商财富宝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两只货基就分别增聘了刘朝阳、向霈两位基金经理,与此前的梁莹、许强组成为双基金经理模式。
从新基金经理简历来看,上述两位均是投资老将,刘朝阳和向霈均有16年从业经历,前者,现任现金管理部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基金经理;后者是自2006年便加入招商基金,曾管理过11只货币型基金。
新聘基金经理中也有明显的行业新秀,鹏扬利鑫60天滚动持有债券新聘基金经理黄乐婷便是鹏扬现金管理部基金经理助理,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并无管理产品信息。
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信澳鑫享债券,该基金增聘了李淑彦为基金经理,与是星涛、张旻、宋东旭组成了四人管理小组。这只基金是2022年11月1日成立,为混合偏债基金,管理规模为2.7亿。
虽然从名称上来看,信澳鑫享债券是一只债基,但从基金合同约定来看,其对债券投资比例不得低于80%,可适度参与股票投资,因此属于“固收+”策略,或这也是增聘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李淑彦管理的原因,通过其对股票的布局获得额外收益。
应对市场等多重因素调整
对于近期债基、灵活配置、指数等不同基金经理增聘,或者原有就是双基金经理经理甚至三基金经理基础上,仍然再增聘的现象,华南某公募基金人士介绍,综合考虑,可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公司从团队培养角度出发,采取“老带新”的模式锻炼新人,让新人能够逐渐过渡到独立管理基金,这也是增聘基金经理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没有历史业绩的新基金经理无论是接手一支管理成熟的基金还是新发行的基金,总是会受到市场的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老带新,增加投资者的信任。
二是某些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过大了,尤其是在过去几年的轰轰烈烈的基金经理“造星”运动中,有些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达到几百亿,需要增聘基金经理来协助,进一步拓展能力圈。
这一点也得到较多的认同,王群航进一步指出,对于大规模的基金、对于跨资产类型的基金,多基金经理管理,理论上是很有必要的。此前,市场上就曾经有过某只新基金发行规模超大,基金公司火速给该基金增加多位基金经理。
三是近期基金经理“离职潮”中,亦有部分基金公司为了减少基金经理离职对产品产生影响,以先增聘新基金经理,再卸任原有基金经理的方式运作。名为“减负”,实则为离职做准备的增聘、卸任现象在今年尤为引人关注。
四是业绩较差的基金,单一基金经理管理产品净值在水平面以下,迫于客户、渠道压力之下,选择增聘新基金经理,在产品管理上转变风格,修复业绩。
王群航则表示,增聘基金经理现象,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来看,这涉及基金类型、基金规模、基金经理的管理经验、基金经理的总管理数量与总规模等内容,不便于一概而论。但基本上是相关基金公司根据自己的业务发展需要所进行的常规工作安排,本意上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基金,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创造更好的收益。因此,大家都应该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此外,有市场人士指出,频繁增聘基金经理的根本原因在于去年市场波动太大,投资者没有赚到钱,基金公司才会较多地做出调整。
双基金经理模式考验配合度
双基金经理或者多基金经理在搭档时,如何统一策略较为关键,配合得当,这一制度将发挥1+1>2的效果。
某公司管理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会考虑性格、投研理念以及风格的匹配度或互补性,他们之前的交流也会更为密切,如果产生分歧,会由其中主管理的基金经理做判断。
另有某大型公募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从市场来看,双基金经理模式也是公募基金行业向成熟市场靠拢的体现。一方面,可以能保证产品策略的稳定性,避免基金经理离职后再增聘基金经理造成产品策略偏移;另一方面,也能扩展产品的能力圈,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能力圈,多基金经理能让相应基金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覆盖更多的投资标的,让投资者享受到更多的经纪发展红利。
“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观念仍占主流的当前,基金经理的变更的确会牵动投资者的神经。在公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之下,不少基金公司开始弱化明星基金经理个人形象,而是打造平台型投研体系,更加注重投研一体化模式,以期减少基金经理变动给基金产品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