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硅谷银行难成“雷曼2.0”,市场毋须担忧过头
原创
2023-03-12 15:12 星期日
财联社记者 罗克关
目前来看,本轮美联储加息戳破的“泡沫”还是个体不审慎带来的局部风险居多,而非类似2008年那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周末,硅谷银行倒闭发酵成了全球财经界瞩目的焦点话题。从3月9日股价大跌开始,到3月10日该行正式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这家成立近40年、2022年末并表资产总额达到1.5万亿人民币全美第16大银行崩塌,引发了投资者关于美联储本轮加息会否引发进一步市场动荡的担忧。

目前来看,硅谷银行遭遇的是典型的流动性冲击风险。因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引发利率风险,该行宣布出售资产确认损失,引发市场对其资产负债表其余潜在损失的担忧,继而引发挤兑。和普通商业银行相比,硅谷银行独特的负债结构将挤兑恐慌迅速放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其崩塌的进程。

笔者认为,市场当前对硅谷银行事件的潜在影响有些担忧过头了。首先,虽然从体量上来看硅谷银行位列全美前二十,但其业务模式独一无二,主要服务于硅谷初创型企业,这意味着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冲击是局部性的。从目前市场声音也可知,认为其“不能倒闭”的呼声更多来自创投圈内,而非监管和金融同业。公开信息也显示,硅谷银行并非美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更为重要的是,期限错配带来的利率风险并不意味着硅谷银行持有的资产是“有毒资产”,这与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时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工具底层资产出现大面积违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其次,从应对手段来说,单纯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冲击是监管擅长处理的问题。FDIC介入之后,普通储户的存款将得到保证,目前市场最关心问题是该行有较大比例的初创公司存款并未纳入存款保险,其清偿比例能有多高需要新买家介入后才会有定论。但如前述,这一方面再次证明此次事件是局部市场问题,同时从历史经验来看,单纯的流动性冲击监管处置的空间通常都比较大,特别在其持有资产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监管机构介入撮合无非是定价问题,对买家来说不存在2008年那样风险无法穿透计量,被本地监管机构否决的情况。

最后,硅谷银行本身的一些操作也是导致其最后不得不出售资产确认损失的关键原因。对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而言,利率风险都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应该采取措施去对冲的风险。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硅谷银行似乎并没有采取措施对冲其资产负债不匹配的久期敞口,个中缘由无从考证。但笔者认为,这同样能够证明此次事件更多是个案,而非市场普遍问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启动了快速加息进程,截至目前诱发了英国养老金、瑞信风波、FTX破产以及最新的硅谷银行倒闭等多起风险事件。这一方面说明,美元利率的快速上行对全球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2008年的洗礼,特别近年来巴塞尔三资本协议、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等监管理念落地后,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与十五年前已有明显不同。笔者认为,目前来看本轮美联储加息戳破的“泡沫”还是个体不审慎带来的局部风险居多,而非类似2008年那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市场对此毋须担忧过头。

收藏
74.8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9)
cls-13376152年前 · 浙江
搞笑!非常不认同,这种是全球经济不景气以下的必然,以后爆雷的事更多
(0)
回复0条回复
杨斌532年前 · 上海
当年雷曼兄弟公司也是那么说的
(0)
回复0条回复
cls-18912522年前 · 广东
老美资产有风险,何不考虑中国资产?
(0)
回复0条回复
大城小侠372年前 · 湖北
我更相信它的传导效应,其他银行不可能没有同样的问题,到时候席卷全美,波及全球
(0)
回复0条回复
cls-18980522年前 · 江苏
硅谷银行这件事,3月份及后面美国大概率暂停加息icon,加息也接近尾声,人民币升值(周末已经开始升值),外资必然流向金融系统icon更安全,投资环境复苏更好的中国,美国停止加息也利好全球股市,上周已经超跌了一周了,下周看回升!
(0)
回复0条回复
cls-18980522年前 · 江苏
人民币要升值,欧美华人大量避险资金,包括外资将来到更安全更有发展潜力的中国投资,利好A股!
(0)
回复0条回复
2年前 · 广东
问题是加息加到6%至7%,可能还会更高,银行能否承受。
(0)
回复0条回复
cls-18084202年前 · 四川
哈哈😄
(0)
回复0条回复
Henry Yu922年前 · 北京
明早发?
(0)
回复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