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制造业是底子,努力高端化是关键
原创
2023-03-07 07:07 星期二
财联社记者 彭科峰
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不仅仅局限在体系的完善程度之上,更在关键领域的技术水平高低和产业链是否安全可控之上。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表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目前,我国制造业门类、品种齐全,下一步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全面提升。

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凸显了制造业之于经济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则点出了全球制造业体系下一步竞争的关键。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但近年来,因转型升级等诸多原因,我国制造业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06年时达到32.5%的峰值,自2011年开始逐年降低,2020年降到26.3%,9年时间下降了5.8个百分点。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此前曾公开指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比重前几年从达峰到下滑,幅度明显更大、速度明显更快。这一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近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制造业回流,并提供了不少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虽然效果或许仍待观察,但这从侧面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优势不仅要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原创能力、以及前沿技术的市场化能力上,也离不开上下游齐全制造业的助力。以国内案例来说,过去我国在信息通讯、5G、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也和国内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产业链分不开。

不过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已不仅仅局限在体系的完善程度之上,更在关键领域的技术水平高低和产业链是否安全可控之上。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在稳定现有产业门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力图实现从矿产、原材料到工业制成品的自主可控,打造一批能在全球布局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这方面,苹果公司是最典型的例子——正是有赖于其对产业链的严格把控,才成就了十余年来的iPhone“神迹”。同时,我国制造业也应当立足于14亿人口这一庞大的内需市场,继续保持种类齐全的优势,坚定“安全底线”思维,致力于实现全产业链的安全、可控。

当下国内制造业“大而不强”、“大而不智”等问题依旧突出,高端制造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差距。在资本市场上,当前相当多制造业企业的市值远远比不上互联网平台等“新概念”企业。我们应当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依托于当下规模庞大的人才队伍、工程师队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制造业的高端化之路,也必须顺应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以钢铁、飞机制造、汽车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行业为重点,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成果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先进制造业产品开发力度,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对于传统制造业,未来也要着力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实现能化建设、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和运营管理能力。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方面,资本市场近年来已经给出积极的回应,一部分转型较早、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企业被市场给予了更高估值,甚至不逊色于互联网企业。有志于转型的传统企业,不妨多看看这样的例子。

收藏
63.65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