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最新化债举措有哪些?
2023-02-28 08:12 星期二
华福固收
展望2023年,隐债置换或成为新的化债主线。

摘要

全域无隐债试点:2021年底,财政部已经选择广东、北京、上海等财政实力强的地区率先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2022年,西藏和陕西的部分地区也宣布推动隐性债务清零。

建立偿债备付金:国发5号文中首次提出“鼓励地方结合项目偿债收入情况,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2022年青海、贵州、四川、湖北、河南、深圳等省市也先后在政府文件中提出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

建立信用保障基金/风险补偿资金:2022年4月15日,山东省李沧区组建国有企业信用保障发展基金,总规模50亿元。此外,2022年山东省高青县、江苏常州市、江西省、重庆市、陕西榆林市也先后提出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

召开投资者恳谈会:2022年,甘肃、河南、天津、浙江等地先后召开投资人恳谈会,会上各省市会对当地的债务化解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传递偿债意愿,提振投资者信心。

开展区域金融资源合作:2022年以来,江苏、 广东、重庆、浙江、新疆等省市政府积极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区域偿债、融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国企资信升级、普惠金融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为当地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融资支持,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展望2023年,隐债置换或成为新的化债主线

由于2023年年初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有序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及贵州省发布的财政报告中关于“争取高风险建制市县降低债务风险试点等政策支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的发言,市场对于隐债置换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我们认为,2023年各省市在继续沿用2022年各类化债举措的同时,或将开展隐债置换工作。

2023年各省市可用于置换隐债的地方政府债规模或可能是当年地方政府债限额的未使用部分(置换隐债规模=2023年地方政府债限额-2023年地方政府债余额),用2020年-2022年三年地方政府(限额-余额)规模均值估算2023年各省市政府债置换隐债限额,其中北京、上海、江苏、河南、广东等省市限额较高,在1500亿元以上,而贵州省预计2023年或有550亿元左右的规模可用于置换隐债。

正文

2022年各省重要化债举措有哪些?

2022年城投严监管继续,中央和地方继续积极推动区域内隐债化解,化债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建立全域无隐债试点、偿债备付金制度、信用保障基金、风险补偿资金、召开投资者恳谈会、开展区域金融资源合作等方面。

2022年城投严监管继续,中央和地方继续积极推动区域内隐债化解,化债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建立全域无隐债试点、偿债备付金制度、信用保障基金、风险补偿资金、召开投资者恳谈会、开展区域金融资源合作等方面。

1 全域无隐债试点

2021年底,财政部已经选择广东、北京、上海等财政实力强的地区率先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除此之外,更多的省份宣布在2022年推动隐性债务清零,但着力点并非整个省级行政区,而是辖内的市县,西藏自治区和陕西先后在预算报告中提出推行地级市县的隐性债务清零试点工作。目前自“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广东、北京率先实现隐性债务清零,为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化解隐性债务提供了有益探索。

image

2 建立偿债备付金

202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首次提出“偿债备付金”的概念,意见表示“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应当严格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科学测算评估预期偿债收入,合理制定偿债计划,并在中期财政规划中如实反映。鼓励地方结合项目偿债收入情况,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2021年,江苏、海南、山西就曾在政府文件中提出“探索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

2022年以来,青海、贵州、四川、湖北、河南、深圳等省市也先后在政府文件中提出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其中湖北省明确提出“偿债备付金占本级同期政府债务余额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2022年10月3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财预〔2022〕139号),再次提出“探索建立政府偿债备付金制度,防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兑付风险。”整体来看,目前偿债备付金制度各地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image

3 建立信用保障基金/风险补偿资金

信用保障基金是指由政府、实体企业或金融机构出资成立,以向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短资金周转等信用保障服务为目的的基金。2020年9月和2021年4月,河北省和河南省先后设立了规模为300亿元的信用保障基金,在省属国企信用保障基金中属于规模较大者。2022年4月15日,山东省李沧区组建国有企业信用保障发展基金。该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规模15亿元,由李沧区8家区属国有企业共同发起。

此外,2022年,山东省高青县、江苏常州市、重庆市、江西省、陕西榆林市也先后提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充分发挥担保增信、分险、降费等功能,解决企业融资时面临的“痛点”和“难点”,提升财政金融供给与企业融资需求之间的适配度,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image

4 召开投资者恳谈会

早在2019年,贵州金融副省长谭炯带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全省债券市场投资者恳谈会,明确表示“确保全省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如期兑付”。2022年,甘肃、河南、天津、浙江等地先后召开投资人恳谈会。恳谈会上,各省市往往会对当地的债务化解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提前做好债券兑付计划,对国企注入优质资产,支持国企改革等,传递偿债意愿,提振投资者信心。其中,2022年10月,在兰州建投召开的国际投资者视频交流会议上,相关领导明确提出了短中长期多项举措来化解兰州建投的债务问题,挖掘一切资源,盘活债务关联资产,着力化解债务风险。

image

5 开展区域金融资源合作

区域金融资源禀赋对于区域来讲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区域金融资源可以改善当地企业的融资环境,增强当地债券市场的稳定性,此外,也可以为区域发生风险事件的后果提前铺设好缓冲垫,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积极去协调区域内金融资源以支持区域发展。

2022年以来,江苏、 广东、重庆、浙江、天津、湖北、新疆等省市政府积极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区域偿债、融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国企资信升级、普惠金融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为当地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融资支持,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image

收藏
60.58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