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香港不但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更是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2022年10月19日,港股再次迎来重大制度变革。香港交易所发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文件。
受内外因素影响,香港市场发布一系列措施扶持五大特专科技赛道创新企业挂牌上市。研究显示,“硬科技”企业凭借其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引领了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上涨。基于此,中国第一大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供货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科技的递表,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港股求变“硬科技”
长久以来,香港不但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更是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2022年10月19日,港股再次迎来重大制度变革。香港交易所发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文件。
文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 “硬科技”行业定义为五大特专科技行业赛道。以上赛道中的特专科技公司将可在其下辖的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
据介绍,之前由于此类公司大多未能达到主板资格测试的盈利、收益或现金流量要求,还会造成依靠外来资金维持运营等监管问题,所以无法在港上市。
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港股有望放宽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上市融资门槛。头豹分析认为,具体体现在对于企业未来预期市值要求较高,而对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无明确要求。
2022年12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刊发了关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询文件(简称“18C制度”)。在18C制度中,特专科技公司以2.5亿元收入为界划分为已商业化公司和非商业化公司,并对预期市值、研发、营运资金等方面做出要求。
实际上,港股拥抱“硬科技”的背后有深刻的原因。毕马威报告显示,2022年受全球市场气氛影响,香港IPO市场上市宗数和募资总额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约25%和70%。中概股回归趋势持续,但这些IPO发行人中4家以介绍方式上市,而其他回归上市交易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在IPO募集资金方面度对市场的贡献较前两年少。
除以上情况之外,新加坡等新兴市场的“冲劲”也让香港市场在全球竞争中增加了些许紧迫感。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谢采含称:“目前在新加坡交易所,有超过650家上市公司,2022年内有12家企业在新交所上市,总募资额约5.7亿新币左右。按市值来讲,新交所的上市公司有40%均为非新加坡的海外公司,我们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累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国际市场。”
分析指出,港股选择加大对“硬科技”公司的扶持具有更为长远的意义。“硬科技”公司的总体特点是发展速度很快,但需要大量资金先期投放到研发和市场培育当中去,战略上不专注于短期收入规模。不过一旦取得决定性技术进展,商业化成绩就会迅速增长,随之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
美股长牛在很大程度上便是依靠科技企业科研投入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红利。研究显示,1980年到1995年期间,美国研发投入经费从698亿美元增长到1967亿美元,占GDP比重从2.44%上升到2.57%,期间科技产出高居全球首位。1987年到2000年,美国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4%增长到6.2%;作为信息产业的代表,计算机和电子产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8%增长到2.2%。
从股市表现来看,科技创新推动下的美国经济转型,带来了纳斯达克指数长达20年的长牛。1980-2000年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区间最大涨幅3179%。1992年-2000年期间美股行业指数涨幅前三的均是科技板块:软件行业区间最大涨幅为1403%、半导体设备及产品行业1172%、通信设备行业940%,同期标普500指数涨幅242%。
综上所述,趋向“硬科技”企业成为香港市场的大趋势。而真正拥有科研创新实力和商业化能力的公司也势必受到投资者追捧。
水大鱼大 优必选科技实力铸造护城河?
不过即便是在2022年加息、通胀、疫情持续、地缘政治紧张的环境中,港交所仍以IPO募集资金1405亿港元位列全球前五大证券交易所第四位。中创新航等科技企业的成功上市,进一步增强了港股的科技属性。市场期待今年以上因素缓解之后,有更多优质的科技公司被吸引到港股上市。以期依托香港实力雄厚的资本市场,孵化出更多像腾讯、京东、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
进入2023年,港股科技提升的最新动向是优必选科技递表。这家来自深圳的公司准备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这迅速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优必选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截止到2022年9月30日,优必选科技已服务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1000家企业客户,共售出50万台机器人。也是中国第一大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供货商。
优必选科技从事的赛道是真正的朝阳行业。在全球及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包括产品及服务)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均超25%。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市场需求的成熟、政策的持续完善及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提升,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的市场空间有望成长至万亿级别。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于2021年,全球及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于2017年至2021年期间按28.7%及4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于2026年,全球及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将分别达至676亿美元及人民币1,558亿元,分别按25.0%及27.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在人形机器人方面,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被认为前景好于互联网、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占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市场规模的11.8%。
历史大潮之下,优必选科技选择花大力气进行研发投入,并形成了坚固的护城河。2020财年、2021财年、2021年前九个月及2022年前九个月,公司投入研发开支分别为4.29亿元、5.17亿元、3.46亿元及3.25亿元,营业收入占比为57.9%、63.3%、68.6%及61.4%。
据了解,优必选科技拥有超过1,500项专利,其中逾300项为海外专利,全面整合行业领先的机器人技术(机器人运动规划和控制技术以及伺服驱动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器视觉及语音交互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技术(SLAM及自主技术、视觉伺服操作及人机交互),并通过专有的机器人软件框架——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实现功能及控制。优必选科技也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具备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之一。
目前,优必选科技所自主开发的全栈式、模块化的机器人及AI技术,可作为构建模块适配及应用于广泛的企业级及消费级场景,形成了广泛的产品组合,涉及教育、物流、康养等多个行业。
也正是基于科技实力,优必选科技多个业务条线业绩实现增长,整体商业化能力凸显。
优必选科技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智能教育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供货商(按2021年收入计),市场份额约为20.1%;全栈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业务第二年营收达到1.9亿,增长率高达1403.4%;2022年下半年,优必选科技首次推出智能康养机器人及解决方案。自推出智能康养机器人及解决方案,优必选科技已经收到超过30个潜在客户的询问。
值得一提的是,与网红科技企业波士顿动力相比,优必选的技术路线更具竞争优势。目前机器人关节驱动主要类别有液压驱动、电机驱动、气压驱动等;其中又以前两者为主流。液压驱动的优势是传动装置体积小、输出功率高,速度控制更为优秀,但液压油容易导致泄露、以及需要冷却成本等模式,导致它成本并不低。相比之下,包括优必选Walker等采用的电机驱动方式,技术更加成熟,节省能源和成本,有利于大规模量产。
11年坚持长期主义 投资价值凸显
只有长时间的坚守,才能在机会来临时厚积薄发。优必选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长达11年的技术积累、研发生产投入和商业化探索,建立了重要壁垒。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优必选Walker机器人是中国首个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优必选科技也是中国首家推出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是全球首家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成本降低至10万美元以下的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小型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的公司。
在特斯拉AI Day上刚刚推出人形机器人的情况下,优必选科技作为目前全球唯一能够量产交付的人形机器人,成功出口到沙特NEOM新未来城。近三年,优必选科技已经售出了价值上千万的大型人形机器人。
本次优必选递表,有望为港股迎来一位真正的科技“实力派”。而回顾全球市场,真正的科技企业无一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1997年上市至今,苹果公司股票累计涨幅高达96798.5%。特斯拉2010年上市至今,股票累计涨幅高达12257%。在A股,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至今,股票累计涨幅便有1688.68%。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有句名言:“能冲到浪尖的人,可以冲很长一段时间。”以此来形容新行业的领导者,往往会获得巨大的先发优势。一旦突破某个限定,其成功在长周期中具有可持续性。投资人士将其称为“冲浪”理论。
科技公司的业绩增长与“冲浪”理论十分契合。以某人工智能企业为例,其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共耗时15年,但由10亿元增长到50亿元则只用了4年,由50亿元突破100亿元仅用2年,进一步迈入180亿的时间还不到2年。硬科技带来的业绩指数级爆发,恐怖如斯。
如今,研发实力强劲,商业化能力突出,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导者优必选科技的递表,让广大投资者充满期待,也进一步提升了港股的“含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