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策划|回顾与展望——对一线投资人的同题提问 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2023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拐点
原创
2023-01-22 19:19 星期日
财联社记者 敖瑾
2022年对创投人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受各种叠加因素的影响,创投行业在“募投管退”四个环节都在经受考验。

《科创板日报》1月21日讯(记者 敖瑾) 2022年对创投人而言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受各种叠加因素的影响,创投行业在“募投管退”四个环节都在经受考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掌管它们的VC/PE,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下正面临调整和出清,投资人们也在巨变的行业环境下,重新思考前路。

无论如何,黑天鹅频发的2022已成过去,人们正怀抱着希望和憧憬,大步跨向2023。而过去的种种都化成了历练和经验,为未来指明了奔赴的方向。

值此新春佳节,《科创板日报》邀请了多位活跃在创投一线的投资机构合伙人进行同题对谈,希望能借助他们的丰富经验、锐利眼光以及前瞻视野,系统总结过去,并对未来做出展望,透过创投行业的这一切面,折射出更广阔的市场发展趋势。

这一期,我们专访的是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

在加入松禾之前,冯华已拥有十几年的产业经验,长期浸淫TMT、智能制造、工业/产业互联网、新材料等领域。进入松禾后,冯华主导了虹软科技、奥比中光、优必选、美信电子等众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投资。

在访谈中,冯华坦诚地表达了投资机构当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它们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募资的,一部分来自于一二级市场倒挂带来的退出预期重新调整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国资背景机构以及产业资本加入形成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对于2023年,他认为会是一个很好的拐点期。“到2023年下半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拐点,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预期都会向好,整个信心肯定是慢慢会恢复的。”

以下为访谈实录:

Q为《科创板日报》记者、A为松禾资本合伙人冯华

“2023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拐点”

1.Q:对刚刚过去的2022年,你觉得和过去的投资生涯中所经历的有何不一样?

A:我觉得有一点点像2014、2015年投互联网的时候,也就是象O2O后面那一波的情况差,去年是挺难的。一方面是疫情影响,又有俄乌战争,导致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人对市场预期都比较悲观。第二是整个的一二级市场倒挂情况较多,所以大家投资都很谨慎。

信心的问题很关键,2023年我觉得应该是个拐点,唯一还需要考虑的关键点是国外环境将如何变化,对市场影响有多深。除此之外,我觉得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体量,到2023年下半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拐点,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预期都会向好,整个信心肯定是慢慢会恢复的。

2.Q:投资本质上是投资未来,看好未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作为投资人,你怎么判断投资事业的未来?

A:因为一二级倒挂的问题存在,而目前一级的价格还没有降下来,投资人大部分可能还在观望。因为按照原来的投资思维,这种倒挂的情况意味着即使项目上市了也不一定赚到钱。投资人最后当然希望赚到钱,如果赚不到,或者只能赚个10%,那做股权投资的意义也没那么大了,还不如利息收入来得多。所以这块是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

3.Q:你认为,投资行业在发生哪些变化,能和我们分享吗?

A:我觉得,这两年对投资行业而言是一个洗牌过程,确实挑战挺大的。可以看到,1999年第一届深圳高交会成立后,才涌现了很多投资机构,但最后剩下来了多少,其实大家也能看得到,变化非常大。比如创业板那一波发展起来了很多本地化机构,其中不少机构发展到一两百个亿的规模后,就没怎么往前走了,发展遇到了募资等各方面的问题,也面临着很多行业变化。

包括央企和国企,原来主要是LP,现在它们也做直投,手笔又很大,市场化机构如何去跟它们竞争以及合作,处理好双方的关系;还有上市公司,除了和机构一起合作投资,进行产业链布局,也做直投,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都要求市场化机构要变得越来越专业,在某一个领域能扎根生存,具备跨周期能力。

4.Q:你觉得目前的募资环境怎样?政府母基金现在成了主要出资方之一,这种状况会继续加强吗,对行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A:政府的导向主要是招商、发展当地产业,这对投资机构的要求是更高的,即不仅要赚钱,还要对当地经济发展、招商等做相应的贡献,压力并不小。

另一方面,投资机构市场化募资这块也面临很大的挑战。虽然一级市场LP里还是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和高净值个人,但机构短时间内要募到很大的资金,挑战会越来越大。所以现在很多机构会做一些精品化的基金,不做太大的盘,就几个亿的规模,短平快募到钱,然后快速投出去,这样的话周期就较短。

“企业倒闭很多时候反而是因为钱太多”

5.Q:关于投资方面,结合你所在的机构和投资领域,请分享你机构的投资情况,和过去在投资领域、投资阶段等方面有没有变化?

A:其实我们一直都没有太大变化,松禾一直有天使基金,VC、PE的基金也一直都有,早期、后期每只基金的使命都不一样,行业则主要涉及TMT、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这几大块,是一个矩阵式的布局。

阶段方面,我们在两个极端出手会多一些,比如在最早期寻找最顶尖的技术和创始团队;以及后期也投了不少,可以说是一种哑铃式的投资模式。

对于行业大赛道,肯定是经过市场研究后去选择和确定的,而具体到投哪个个标的,就和投资人的投资艺术以及个人经历有关了。我个人认为企业的造血能力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在2018年出现上市公司爆仓的情况之后,对公司的现金流造血能力要求是提高了的,也正是因为重视这点,我们投的命中率会更高。

6.Q:请总结你所在机构过去投资赛道的投资逻辑,未来会有新的投资赛道出现吗?比如这两年机构纷纷看好新能源汽车投资,比如消费出海等等,松禾会加入吗?对于这几年看似有所冷下来的投资领域,比如消费级芯片等,你的看法和主流看法有无差异?

A:2023年我觉得有几种可能性。首先新能源赛道,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因为补贴没有了之后,企业就需要有很强的自我造血能力,但这个跟企业的出货量、规模性等都有很大关系。整个新能源领域未来两三年还是会处在快速增长期,但对于供应链不全面、抵抗力不足的项目个体来说,可能就没有增长,甚至会在市场上慢慢消失。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两年机构都出手很多,投的价格也不便宜,而目前新能源这块一级市场还能不能投,是需要去评估的问题。比如一些项目的估值其实是透支了之后几年的;还有一些项目的成长性主要来自于上游原材料的涨价,而不是项目本身发展有多强,如此后期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利润和增长,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上游设备这块,会不会出现低端产能过剩,经常会看到了这样的情况,即行业好了大家拼命往里砸钱,但最终来讲可能都浪费掉了。所以在一级市场还有没有新能源的投资机会,需要再看看,有机会了也还要进一步考虑性价比。

高端装备,半导体的耗材、新材料方面,肯定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目前国产化比例总体而言还是很小。消费级芯片的话,去年3C消费是比较低迷的,今年市场和信心会不会恢复过来,我觉得可以看一下。

AR/VR行业我认为也可以关注,可以看到有一些产品在内容这块做得越来越丰富了,2000元上下的价格大家乐意去消费体验,这块可能会存在一些投资机会,包括上游光学系统之类的创新。但也要观望一下国外大厂的出货量情况。

7.Q:关于退出方面,一般认为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等原因,项目退出在变难,是这样吗?松禾投资项目退出情况怎样,以及你们准备如何应对这个变化?

A:原来考虑项目,觉得上市没问题,应该就能赚,但现在我们对于是否赚钱这个账会算得很杂很细,考虑的因素会更多一点。对于成长期项目来说,退出这块的要求会更高一点,期望值也没有以前高,以前可能要赚个10倍,现在可能就看周期的长短,看每年的回报算不算得过账,如果周转得快,有些也可以考虑。

8.Q:最后问一个稍微轻松的问题。周星驰拍电影,用过《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这个细节,你认为在这个确实充满变化和挑战、希望和困难同在的大时代里,一个投资人的自我修养是什么?对于想入行的年轻投资人,如何才能够穿越一个投资长周期,真正见到曙光?

A:我认为企业家应该要更加务实,总体而言这几年涌入一级的钱很多,企业家还要诚实、真实,不能以估值的思维去做企业,这样会比较虚。实际上融的钱越多,企业家后面可能压力更大。其实企业倒闭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钱少、缺钱,反而是因为钱太多。企业成长有自己的规律,企业家、投资人不能拔苗助长。所以,企业家要脚踏实地地创业,做产品、做技术、做客户,不能只靠投资人的钱生存。

投资人则需要负责任,比方说,投得不准,或者对一个企业没有真实的判断,或者是大家一窝蜂去挤几个赛道或者几个公司,这对企业家是不负责任的。

所以大家要把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系梳理好,这样的话大家就会处于一种很和谐的状况。大家都要务实、接地气,不能老讲估值,目前市面上这种风气不是特别好。

对于年轻投资人,还是要经过一些企业实体的锻炼再去做投资,可能会更扎实一点。如果都不懂企业长得怎样,那怎么去判断企业好不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企业有些问题有人会认为大得不得了,但对于做过企业的人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做过企业的人去做投资可能会更加精准一点。

收藏
136.38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3.89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