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地去定义某一品牌是谁的平替,也会失去了解一个品牌艺术个性的乐趣。
“后球鞋时代”是时尚圈近年来极具热度的议.,毫无疑问自这个趋势在2016年左右出现后,引起了一阵靴子和德比鞋的热潮,流量的集中也让不少原本先锋或是小众的靴子成为了“网红爆款”。
从“长腿神器”Guidi的PL系列,到“VIBE风”的Prada德比鞋,Bottega Veneta和Camper Lab系列的火热程度至今还在攀升;甚至是Clarks的Wallabee(俗称“袋鼠靴”),趁着City Boy(‘城市男孩’风,以叠穿和混搭为主的简约风)的热潮,价格也开始飞涨。
但是在“后球鞋时代”的大势所趋之下,真的有始终火不起来,并依旧能够称得上是“小众宝藏”的品牌吗?来自意大利的Marsell显然便是其中之一。
意大利的传统皮具和鞋履制造业闻名遐迩,在追求先锋的时尚界,Diemma和Guidi也拥有着极高的话语权;2022年户外鞋靴的流行,又让意大利先锋买手店Slam Jam打造的新联合品牌ROA Hiking和Demon大火。
仅仅成立20年的Marsell,一直保持着神秘感与独特美学,也没有“网红属性”的加持,却在腹背受敌的意大利时尚界,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它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独特的工匠与艺术格调。
Marsell由Elisa Cima和Marco Cima这对兄妹以及他们的父亲Roberto创立于2001年。成立之初,品牌便以暗郁、实验性的风格闻名,也让 “Guidi的平替”成为了关于Marsell不可回避的标签。
这两个同样来自意大利的品牌确实有着许多联系。早期Marsell用的皮革便是来自Guidi的工厂,两个品牌在鞋面呈现出的自然褶皱也非常相似。
几乎在同一时期,Marsell与Guidi开始将水洗工艺运用在高端鞋履上,再通过抛光、加热定型后,在油脂含量多的皮质上有着层次丰富的做旧感,细腻柔软的触感投射至视觉之上,赏心悦目。而且,随着穿着者使用次数的增加,不仅鞋面会更加柔软合脚,不断变化的纹理也成为了一类审美风格,这也是许多人购买Guidi和Marsell所追求的“惜物”精神体验。
Marsell最畅销的配色以黑色和酒红色一类深色为主,高跟的设计,鞋面的质感又同Guidi如出一辙,因此收获平替的评价也不无道理。
此外,Marsell许多高帮靴款都保留了开襟式闭合的设计,并可以将鞋带缠绕至脚踝处,无疑削弱了张扬的性格,更适合不同风格玩家的选择。
在鞋底缝合的工艺上,Marsell最喜欢和常用的是布雷克缝制工艺(Blake construction),这种缝合工艺直接将鞋楦的底部与外底进行缝合,而不像Guidi使用的固特异结构(Goodyear construction),需要沿条和一层中底进行缝合。
Blake construction优点很明显,就是更轻、结构更简单,拥有更好的柔韧性,同时外形也更简洁;但它的缺点也同样突出,其一是耐用度,再者是它的防水性并不好。因此,Blake-rapid的工艺也应运而生——加一层外底,同时外底与中底之间再缝合,很好地弥补了Blake construction的耐用度问题。
Marsell所有的鞋履和包类产品,无论是水洗、染色还是缝合,都是在威尼斯Riviera del Brenta的工厂由技术娴熟的工人手工完成,产量很小。虽然手工的效率制约了其成为“网红爆款”,但对于传统的坚持,是Marsell能够在意大利鞋履品牌中站稳脚跟的必要条件。
意大利在二战后重新挖掘并继承了工艺方面的卓越遗产,将自己从时尚逆境中拉了出来,不再是法国“小跟班”。他们将对品质和细节的高要求深入日常穿着中,佛罗伦萨的复兴、米兰的驰名也正是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这样的精神影响了几乎所有本土的品牌与工厂。而意大利时尚的另一面是色彩的表现力。意大利人在色彩美学上投入了许多思考。
意大利首屈一指的城市建筑与自然风光,为身为意大利品牌的Marsell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灵感。“暗黑先锋”并不是Marsell仅有的调性,它亦通过积极却不浮夸的色彩,让人在视觉上浸入松弛而浪漫的氛围中。
Marsell经典的Coltellaccio芭蕾舞鞋,极简外形搭配真皮大底,轻便并且上脚透气,完全是为了夏季度假而设计,抑或是作为室内外交替使用,这双鞋都可以成为“户内“穿搭的选择。
Spatola与Spatolona是Marsell的方头乐福鞋,也是时髦精的最爱。鞋面的方框形状装饰打破了沉闷感,Spatolona使用了更粗的缝线,鞋腰饰有方框;Spatola的设计语言更简洁且带有踩跟设计,更易打造随性造型。
Alluce乐福鞋作为近年推出的全新鞋型,成为了Marsell爱好者造型的进阶选择。鞋头百褶的设计充满艺术感,为整体造型增加视觉亮点。后跟处加入的不同密度橡胶结构,也是Marsell鞋靴的独特设计,带来了更舒适的穿着体验。
与日本品牌Suicoke的联名更是一场传统工匠与色彩的碰撞,限量1000双也成为了“藏品”级别的拖鞋。
虽然不如鞋履系列的知名度,但是背包和手袋系列同样诠释了Marsell的色彩性格,构成Marsell“脉络纵横,繁话永生”的完整视觉映像。
Nodone与Nodino是Marsell的手袋系列,前者是大号托特包式样,后者则是小号的斜挎包,有着丰富的颜色选择,从卡其色系至粉色和橙色这样的亮色皆有囊括。时而中性自然,时而活泼俏皮,Marsell的包袋与鞋履系列形成色调的呼应,同色系渐进或是饱和度之间的对比搭配,高级感信手拈来。
依旧想通过Marsell来完成“暗黑先锋”造型?那么要选择的一定是其Iconic系列,尽管色彩上并不出彩,但使用的都是最经典的鞋型。Zuccolona、Zucca Zeppa、Parrucca这些都是很多Marsell粉丝初识品牌选择的鞋款,各具特色,并且都提供多种面料:光滑皮革、粒面皮革、麂皮和翻毛皮,还有有一个极具个性的做旧和褶皱版本。若想体验Marsell的“暗面”,Iconic系列当仁不让。
归根结底,Marsell是一个多面的品牌,在传统工艺的支撑下,不断突破自己的美学边际,推陈出新的鞋型与色彩的交融让它成为了意大利时尚界不可替代的品牌。
在拥有一众行业领头羊的意大利皮具和鞋履业,作为后辈的Marsell依旧选择制造业结构为重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工厂并全手工制作。许多人在品牌成立之初都不看好Marsell。Marsell也不止一次拒绝了私募股权基金,因为想保持运营的独立性,副总监Andrea Rossi将品牌比作是一颗珍珠,没有大公司那般利用营销耀眼,但是喜欢的人会发现它闪耀着光芒。
在社交媒体所带来的革命发生了近十年后,Marsell在文化艺术层面找到了自己的市场方向。对于一个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创造力的品牌,这也更容易抓住Marsell的目标消费群体。
2016年,Marsell在米兰推出了Marsell Paradise,一个可以容纳艺术展览和书店的公益性质多功能空间。这里吸引了不同类型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创意人员将其作为自己的空间进行展示。
在线上,Marsell通过官网设立了一个Forme Visive的栏目,寻找来自世界各地、符合Marsell审美的年轻艺术家,也为品牌增添了更多类似于心情板的灵感来源。
作为一个时尚品牌,Marsell也积极地参与合作和联名,前段时间大火的服饰品牌Wales Bonner,在2020年初便与Marsell推出了一个灵感取自古巴的联名系列。
除了包袋与鞋履,Marsell也与工服品牌GRASSI 10000合作推出服装和鞋履系列。服装以极简设计示人,搭配更换了超轻鞋底的“Gommellone”德比靴,主打日常与便捷,100%意大利工艺制造,弥补了品牌服装线与休闲鞋履的空缺。
在如今将品牌逐渐“标签化”的社交媒体上,已经很难再完整体会一个品牌所带来的审美或是历史沉淀。盲目地去定义某一品牌是谁的平替,也会失去了解一个品牌艺术个性的乐趣。即便不消费Marsell,仅仅欣赏其丰富的视觉造型,何尝不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