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各方面对猪肉价格的监控来看,目前内生性的通胀压力无疑要低于有关方面此前的预期。
1月9日发改委表示,据监测1月3日~6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93∶1,进入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此前发改委还曾明确表示,针对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过快下跌等情况,正研究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去年12月以来,猪肉价格没有出现市场预估的翘尾行情,反而不断走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去年12月3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的25.96元/公斤相比,比一个月前下降近三成。1月6日,这一数字为25.13元/公斤,又比上周下降3.2%。1月9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44元/公斤,比1月6日又下降2.7%。
从行业角度,当前的局面和生猪养殖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出栏量逐年增长有关。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预计2022年前20名的龙头猪企已经占据出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的25%—30%之间。而数据显示,2022年上市猪企的生猪出栏量达到新高峰。另外,疫情因素可能影响到居民的购买力,最终多重因素之下,导致这一波从6月开始的猪肉涨价潮未能延续到年末。
笔者认为,虽然猪价下行会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空间构成挑战,但当前的局面反而对今年的货币政策空间有利。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和我国CPI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87。猪肉价格同比上升30%,拉动CPI提升约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稳步下降必然会带动CPI同步下调。这意味着,即便参照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放开后6-12个月CPI同比大多抬升的经验,我国在结构性通胀上面临的压力也会相对可控。
1月7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要高度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但综合来看,郭树清对通胀压力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输入性的而非内生性的。11月16日,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曾表达了对今年冬季猪肉采购和采暖需求旺盛、春节错位等因素,特别是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带来结构性通胀压力的担忧。但从近期各方面对猪肉价格的监控来看,目前内生性的通胀压力无疑要低于有关方面此前的预期,整体是趋于温和的。
考虑到猪肉价格存在进一步下探的可能,笔者认为短期而言通胀主要的威胁仍然是输入性压力,而非内生性压力。未来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仍在于美联储加息进程的变数对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带来的扰动。而值得一提的是,开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快速反弹,输入性通胀压力目前也有条件得到比较好的遏制。整体而言,当前政策的运作空间要比去年下半年更大,更有条件让“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