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梦华录》,宋朝人的理财攻略值得关注!
2023-01-11 06:57 星期三
看《梦华录》,宋朝人的理财攻略值得关注!

当下最出圈的古装影视剧,非《梦华录》莫属!

该剧由“神仙姐姐”刘亦菲和陈晓共同出演,讲述了赵盼儿与宋引章、孙三娘三位女性经历各种困境,携手勇闯汴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永安楼变成汴京最大酒楼的故事。

看完之后,不禁让人有些好奇:

女子在宋朝也可以开茶馆吗?

盛行程朱理学的宋朝,女子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吗?

文人、女性皆回眸的时代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宋朝是最适合人类生活的朝代,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除了文人学者,这也是众多女性会回眸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和自由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职业女性也出现了很多,同时还开创了女性经商的先例。

从各种流传下来的文字和画卷中,比如《清明上河图》中的女性就有二十余位,其中就有桥边摆摊卖小吃的女商贩等。

这样看来,赵盼儿开茶馆的故事也符合历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宋代妇女生活的重大变化和宋代奉行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

纵观中国历史,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开放的经济环境让两宋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image 夜市、早市、草市纷纷出现。汴京街上,酒楼茶楼鳞次栉比,横跨城市的商业街开始出现,临街而建的居民区大多用来实行商业和出租。

“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声鼓震天,每至四鼓罢”、“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都是那时候的写照。

讲究理财求富的时代

除此之外,宋代还是一个特别讲究理财求富的王朝。

宋太祖赵匡胤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

宋太宗也曾下诏令,让大臣们学习理财求富之道;

宋神宗则下达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并专门颁布了“言财利可,采录施行者甄赏”。

比如苏轼,除了是个大文豪,是个舌尖上的旅行家,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理财好当家。

作为一个“公务员”,苏轼一生郁郁不得志,屡遭贬黜,俸禄并不高,是典型的“工薪阶层”。他是如何管理家庭资产,过上让人“向往的生活”呢?

设立账户,分类管理

为了节流不乱花钱,苏轼把每个月的俸禄分成30串,并且悬挂在房梁上,每天只挑下一串供家里开支,如果当天没花完就放在一个专门的大竹筒里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image 比如苏轼一生潇洒,爱交朋友,当客人来了,他就从大竹筒里拿钱出来招待客人,专款专用。

这种“设立账户、分类管理”的理财方法,一方面既可以督促量入为出,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也能直观地感受到开支和结余的情况,以便提前规划,避免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 开发副业,不靠“死工资”

对工薪阶层来说,“工资”是死的,只靠节流省钱当然是不够的,苏轼还会积极“开源”拓宽收入。 一方面,作为吃货的苏轼,会用物美价廉的新食材研发美食,东坡肉、羊蝎子、松节酒等等都是出自他的创作,流传至今成为人们饭桌上的美食;

另一方面在朋友的帮助下,苏轼弄到了一块地。

他脱下文化人的长衫,换上干活的短袖,带领全家人在城东开荒种地,第一年的收获不仅解决了全家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有盈余,甚至几年时间后还盖成了几间房屋。

苏轼在居中明间堂舍的四壁画上雪景,并将这房子取名为“东坡雪堂”,他的雅号“东坡居士”也正是因此而来。

迈入个人养老金的时代

无论是苏轼,还是《梦华录》里的赵盼儿,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生活态度是一致的:

无论身处何境,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得有声有色,丝毫不用去怨天尤人。

image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比家财万贯的人,我们大多数人某种程度上更像苏轼,并没有日进斗金的资本,虽然偶尔会囊中羞涩,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妨碍我们一步一步通过理财让生活过得更好。

相比宋朝,普通大众的生活丰富了很多,收入来源也更加多元,但是不管什么时代,理财技能都不会过时,特别是随着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的时候。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公布,其中关于“个人养老金投资”明确指出: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 这意味着,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未来养老或许不能再“躺平”,需要个人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技能。

收藏
53.68W
我要评论
图片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