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强势反攻,重仓港股公募基金近两月霸屏涨幅榜单。
财联社1月5日讯(记者 周晓雅)继昨日创下自2022年10月底低点反弹以来的新高后,恒指今日继续高开,截至财联社记者发稿时,恒指日内涨超1%,仅上午成交额就已超千亿港元,从10月底以来,恒指累计涨幅超40%。
随着港股的强势反攻,重仓港股的一众公募基金也在近两月霸屏涨幅榜单。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收盘,港股主题ETF领涨市场,自去年10月末以来最大涨幅已超60%;另外,含“港”主动权益基金的区间累计涨幅最大也超50%,还有超10只港股主题基金区间涨幅在40%以上。
随着港股不断蓄力上涨,“含港率”能否成今年市场的胜负手?
港股主题基金霸屏涨幅榜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有20只产品自去年10月底以来涨幅超50%,港股主题基金在过去2个多月占据涨幅榜单。其中,涨幅最大的是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区间涨幅已达60.93%,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和华宝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的区间涨幅也在60%以上。
除了指数型产品,主动权益基金的表现也同样亮眼。中邮沪港深精选区间涨幅达到54.37%,成为港股近期反弹行情中涨幅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作为一只投资沪港深市场主题基金,该基金在2021年末的股票仓位仅为六成左右,但到2022年9月末,股票仓位被增至近九成的水平。
具体至持仓,美团-W、中芯国际、腾讯控股等重仓个股在期间被大举加仓,产品的基金经理陈鸿平和武志骁在三季报中表示,港股市场在外部冲击下有所调整,当前水平已经极具配置价值。该基金根据市场走势适时调整仓位,逢低买入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科技成长股,并持续关注新格局下具有竞争优势的平台经济主体。不过,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为0.06亿元、
此外,汇添富沪港深优势精选、华泰柏瑞新经济沪港深、中融沪港深大消费、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前海开源沪港深汇鑫等11只最新港股仓位超过50%的产品,近期反弹幅度也在40%以上。还有26只“含港率”在50%以上的产品,自去年底以来已反弹超30%,反弹居前的不乏程彧、刘国江、罗佳明等知名基金经理在管产品。
“含港率”能否成胜负手
随着港股连日的强势上涨,“含港率”能否成今年公募基金的胜负手,也引发市场争议。拉长时间来看,虽然近两个月多月,多只港股主题基金霸屏涨幅榜,但距离收复此前的失地仍有一段距离。
前述的涨幅居前的港股主题基金中,多数去年以来回报仍未转正,最大亏损幅度仍超20%。仅有德邦沪港深龙头收益转正,截至1月4日,该基金2022年以来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55%,不过,该基金最新规模为0.54亿元。
另外,德邦港股通成长精选、万家港股通精选截至目前盈亏平衡,这2只产品的成立时间均是去年一季度。
展望后期港股市场,中庚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丘栋荣的最新观点提及,即便是经过了过去两个月的反弹,现在的恒生指数如果以PB来算,仍然处于最低的10%的分位数;以PE来算,大概也处于最低的1/4分位数的水平,仍然是一个非常低估的状况。
他认为,自下而上来看,至少有三个领域非常有吸引力,一是中国传统经济里那些最优质的公司;二是新兴产业包括互联网、科技、医药以及新兴消费等,还包括这两年在海外上市中概股回流到香港市场;三是A股或是内地资产里没有的资产,如澳门的博彩产业,以及香港本地股票。
但他也表示,港股市场存在风险和波动性较大、阿尔法或者超额收益获取难度较高、时机抉择难度较大等风险。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罗佳明则表示,目前看好港股市场三条主线。一是看好一些偏上游的资产,比如能源,煤炭、石油,有色金属里的铜。二是和经济复苏相关,像房地产政策有所改变,地产目前在中国经济体里面依然是一个支柱产业。三是科技赛道,如互联网、消费电子、生物创新药,包括CDMO等。
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则认为,2023年权益市场最大的机遇来自中美“此消彼长”相对优势,AH市场驱动力主要来自估值修复:风险溢价下行(资本市场定位重要,对稳增长决心更乐观),以及无风险利率下行(美债利率筑顶回落),贴现率下行驱动AH股上行,A股走修复市、港股走牛市。
他们表示,港股无论分子还是分母端都相较A股更敏感,港股牛市三阶段,驱动力依次来自于:风险溢价下降、价值重估、企业盈利兑现,23年配置关注港股投资“三支箭”(稳增长+防疫优化+海外流动性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