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私募基金倾向于2023年风格会进一步转换,“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医药等消费行业以及汇聚低估值和平台经济的港股成为私募基金看好的三大主线。
财联社1月4日讯(记者 闫军)“回想一年前,是何等乐观。”某百亿私募在复盘2022年市场时发出感慨,年初判断是震荡偏牛的市场,但事实上是一个熊市。
早先憧憬的经济复苏与疫情终结,被现实无情打脸,过去的一年,依然在经济谷底徘徊。全年沪深300指数下跌21.63%、创业板指数下跌29.37%,单边下行的行情,聚鸣投资更是在给投资者的信上透露,2022年是过去5年第一次出现了亏损。
认错与道歉成为2022年私募基金的常态,风急浪高的时候最危险的就是丢失了船锚,如何重新找到投资中的确定性?站在新一年的开端,百亿私募基金经理们多了一份谨慎与小心。
多家百亿私募基金通过策略会或者社交平台发布了2023年投资展望,对A股的判断整体预期并不算高,已无牛市论调,口径多为“会好于2022年”,不过三大主线的结构性机会仍可挖掘。
整体谨慎乐观:底线好于2022年
站在3000点上方,低估值成为共识,但是对于2023年整体A股市场的判断,私募基金掌舵人们没有全然乐观。
日前,清和泉资本刘青山在年度策略会上表示,站在当下,A股迎来了四大转机:一是中国防疫政策重大优化,二是中国地产政策全面转向,三是海外通胀确认了拐点,四是美联储紧缩政策在退坡。尽管未来经济重启之路仍面临阻力,市场信心重塑也并非一帆风顺,但2023年大类资产有望走出“滞胀”,一定程度上可参考2019年,A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A股能否有类似2019年的强势反弹?勤辰资产崔莹表示,核心在于地产的复苏程度,2023年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见底回升,市场结构性机会应多于2022年。
源乐晟资产曾晓洁认为,2023年总体的逻辑应该会跟2022年相反,过去的两年压制中国经济最大的因素是疫情,政策已经变化。产业上,平台经济等政策纠偏也应开始,优秀的企业在过去两年中其实也发展了一些新的业务,原有业务见底重启,新业务还能带来增长,估值也是最低的阶段,明年的弹性可能更大,值得去挖掘。
丰岭资本指出,2023年利率高位持续较长时间,资本成本的抬高,将使得资产定价重新回归理性,赛道式投资已经是过去式了,传统分析框架可能要重新回归主流模式。
三大领域相对明晰
除了市场整体,投资者更加关注行业里的结构性机会,这才是决定新一年能否赚钱的根本。比如,慎知资产创始人余海丰就认为,行业层面,结合估值的情况,看不到哪个行业会有突出的超额收益。2023年股市(包括港股)温和上涨,上涨的幅度首先取决于(各种)政策,因此,相对看好内需(消费、基建,甚至是地产)。
多数私募基金倾向于2023年风格会进一步转换,“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为代表的低估值板块,医药等消费行业以及汇聚低估值和平台经济的港股成为私募基金看好的三大主线。
首先,低估值风格占优。仁桥资产认为,2023年,在市场整体回暖的过程中,价值风格有望脱颖而出,重回舞台中央,看好低估值的核心资产在2023年的表现。“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将成为风格持续演变的重要催化剂。当然,港股是低估值核心资产的大本营。
看好央企、国企的还有崔莹,其表示,将加强对顺周期板块的关注,特别是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相结合的部分顺周期领域央国企,关注这类企业在股权激励,业绩释放与分红,投资者沟通等方面的持续改善。
聚鸣投资创始人刘晓龙也认为,今年大票要阶段性优于小票,一批大市值的低估值价值型白马,开始大规模地分红和回购。一批公司可以给到股东5%-10%的分红,如果再有一点增长,那么考虑到国内低利率的环境,这个回报非常有价值。
其次,消费的潜力和后劲不容小觑。世诚投资指出,近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而消费是内需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无论是住房改善,抑或汽车、养老服务等,都需建立在预期和信心的改善提振基础之上,对消费谨慎乐观。
相比消费中其他领域,医药板块的重启已经得到验证,世诚投资认为,泛医药板块(含创新药及器械、创新服务产业链等)在过去两年遭受了猛烈的估值收缩,近期股价略有反弹,交易热度仍属温和,远没有到过热的程度,泛医药有望接棒消费成为2023年的明星。
第三,汇聚低估值和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港股。刘晓龙预判2023年,可能港股还是好于A股。虽然恒生指数经历了2022年11月26%的反弹,总体上仍然具备估值优势,随着美元走弱,互联网平台、教育等行业的政策压制的缓解,资金面也会迎来较好的时间窗口。
看好平台经济的还有世诚投资,其提升了互联网平台经济在2023年的投资评级。原因在于重启平台经济、民营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监管环境已然变化,平台经济还能受惠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逾越今年盈利寒冬之后,将迎来美好时光。
源乐晟资产创始合伙人吕小九对互联网行业的机会同样乐观,行业的监管回到正常化,允许再去尝试不同的业务边界,进一步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则去货币化业务和流量,几个龙头公司在现在的估值下至少还是不错的价值成长股。互联网行业虽然肯定不是10年前黄金期的高增长行业了,但它依然是个非常好的稳健增长的价值成长赛道。
仍有风险不容小觑
对于新能源等高景气度行业,私募基金开始出现分歧,有基金经理认为,这一领域储能等细分行业仍然有机会,但是仁桥资产认为新能源行业会经历一次洗牌和行业出清,原因在于光伏硅料的价格以及碳酸锂的价格开始调整,意味着需求的放缓,周期的力量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行业调整的大幕已正式拉开。
勤辰资产基金经理陈超则认为,新能源β的机会不再像前两年一样易于把握,但从全球角度渗透率来看,仍然有机会可以深入挖掘。真正的好公司会在第二阶段里创造出超越同行的价值,他们会改变世界,也会改变产业格局。
整体经济走势上,仁桥资产提醒,2023年下半年乃至2024年国内经济走向过热的风险是存在的。核心原因在于几乎同时启动了房地产和消费两个大的引擎,这在国内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当经济真的出现过热的苗头时,投资者必然开始担心通胀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胀或许将成为2024年的风险点。
此外,世诚投资认为,在爬坡过坎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将面对分别来自国内外的两大挑战:房地产大拐点和海外总需求阶段性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