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金融峰会热议协同发展降碳与增长 数字经济将为产品创新注入新动能
原创
2022-12-22 19:58 星期四
财联社记者 徐川
绿色金融的本质是对企业的一种激励,而不是替代企业减排,因此需要建成一个成熟、有序的绿色金融市场,要用市场的力量来促进资金向实体企业集聚,促进企业完成“双碳”目标,使金融成为一个有效的“绿色杠杆”。

财联社12月22日讯(记者 徐川) 由财联社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ESG金融峰会”于今日举行。在圆桌讨论环节,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表示,绿色金融的本质是对企业的一种激励,而不是替代企业减排,因此需要建成一个成熟、有序的绿色金融市场,要用市场的力量来促进资金向实体企业集聚,促进企业完成“双碳”目标,使金融成为一个有效的“绿色杠杆”。

在法治建设方面,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认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一次对于各方面造成土壤污染的责任人要追求责任,立法方面刚刚起步,今后需要加强法治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这将进一步规范向污染企业的投资。

降碳扩绿与经济增长相协同 绿色投资标准仍需统一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

“降碳、减污和增绿,一定要和经济增长协同起来。过去几年,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协同的现象,例如去年年末为完成碳减排指标,关闭了一些煤矿,压低了煤炭供给,对电力供应造成了不良影响”。杨朝飞表示,所以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协同”概念,就是要围绕国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位置来开展。

对于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三亚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认为,当前仍存在一些“洗绿”、“漂绿”的现象,原因在于部分金融机构的绿色行为与绿色经营只是数量方面的评价标准,而缺少对于绿色金融活动效果的跟踪评价。

另一方面,张承惠表示,从投资者、所有者的角度来看,最强调的还是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而没有充分考虑一些绿色金融活动可能导致投资收益率降低的问题,因此在监督、考核方面缺少绿色发展的理念。

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也认为,在寻找投资项目的过程中,投资机构可能仍然缺乏标准,这反映在技术的底层认定方面存在很大缺口,如何认定哪一个项目、哪一类资产、哪一种经营模式是绿色的。“例如,目前碳排放的基础计算就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算法,这需要遵从一个清晰的标准。”

数字经济有望助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绿色金融的创新空间有很多,对金融机构而言,最重要的创新点莫过于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近年来,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碳中和主题投资指数等“新绿”产品陆续问世。

“要更多关注数字技术在绿色产品创新、发展、协同以及监管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北京国富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产权交易所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熊焰表示,因为我国已进入到数字经济的新时代,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与协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

另一方面,朱小黄则表示,现有的金融产品、功能、金融运行模式,是能够承接绿色金融的要求,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如何将这些概念和标准植入进去,因此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创新,而是要充分运用。

收藏
79.41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39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