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恐慌情绪,混合估值法或是一种破局方式,采用混合估值法的基金已获得了监管第一次反馈。
财联社12月12日讯(编辑 张伟)债券市场遭遇连续调整,虽有部分投资方入场,但市场卖盘不减。数据显示,上周理财净卖出债券1218 亿元,达到本年以来单周减持规模新高。理财产品净值下跌和负债压力下,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市值法”再度引发市场争议,当前是否还有更好的估值方法能平滑波动?部分机构认为,近期获得监管反馈的混合估值法债基或许提供了一种破局可能。
理财单周卖出1218亿达年内新高,基金卖出1334亿
国盛证券的最新周度研报显示,上周,理财净卖出现券1218 亿元,达到本年以来单周减持规模新高,包括利率债减持280 亿元,信用债减持521 亿元,存单减持417 亿元。分期限来看,本周理财对1年及以下利率债和信用债分别-17 亿和+190 亿,对1 年以上利率债和信 用债分别-263 亿和-712 亿。信用债以减持1-3 年为主。
本周,基金净卖出现券1334 亿元,包括利率债减持357 亿元,信用债减持803 亿元,存单减持174 亿元。分期限来看,利率债以减持3-5 年为主,信用债以减持1 年及以内和1-3 年为主。
市值法放大了市场波动
多名市场人士认为,理财、基金等机构的债券抛售行为,一定程度上与资管新规后要求资管产品采取市值法估值放大了债市波动有关。
2018年发布的资管新规,即《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资管产品投资的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通知列出了两类摊余成本计量的情况,让金融市场感到不小的监管收紧压力。
什么是摊余成本法?从定义上看,是指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比如说,投资经理在市场上以90元折价买入一只票面价格为100元的债券,当中获得了10元的收益,如果该券是30天到期的话,摊余成本法会将该收益摊销到每一天。但如果该只券价格跌到80元,使用摊余成本法时,产品表面看没有亏损,但其实亏损已经发生。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产品此前收益波动较小的原因。
随后,在《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要求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暂时参照货币市场基金的“摊余成本+影子定价”方法进行估值。
影子定价就是指基金管理人于每一计价日,采用市场利率和交易价格,对基金持有的计价对象进行重新评估,即“影子定价”。如果市场出现较大变化时,影子定价和成本摊余法的估值会有较大的差别。当两者偏离度较大时,基金公司应当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组合,以控制风险。
招商证券表示,资管新规之前,摊余成本法盛行有着较为特殊的信用环境——刚兑氛围浓厚。所以,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模式相当稳健,亏本金概率偏低,易于掩盖真实的损益。可是,这也使得产品管理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
此外,摊余法与当下信用风险爆发高频化,多样化,超预期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匹配。
混合估值法债基可借鉴
资管新规后,理财净值的计算方法变成市值法,就是根据持有债券的市值来进行估值。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大涨,投资这只债券的基金净值也会跟着大涨,如果债券在市场上价格下跌,基金净值也会跟着下跌。
从近期市场反应来看,净值法波动较大,可能会引发投资者担忧。不过,华泰证券认为,理财估值方法不可能回到过去,但存在探讨的空间。
另有市场人士表示,债市大幅波动存在多种因素,不能简单将净值法估值当作“背锅侠”,不过,改善估值方法,也能一定程度上平滑波动。
近期获得第一次反馈的混合估值法基金,为理财产品的估值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2022年6月1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28家公募基金公司申报的定开债基申请材料被接收。据中国基金报披露信息称,该批债基或为首批采取混合估值法的债券基金。
据中国基金报,混合估值债基中一部分资产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一部分资产使用市值法估值,在债券型基金中尚属首次,其设立顺应了监管要求,健全完善了公募基金风险收益曲线与产品谱系。
混合估值法债基具体来说, 就是对于严格持有至到期、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的资产,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是混合估值债基的基本盘;同时,其他资产以市值法估值,可以不受债券持有期限的限制,还可以通过调整久期或者波段操作获得资本利得,增厚产品收益,相较于纯摊余债基而言,收益手段更加丰富。
招商证券进一步表示,现金管理类产品在符合要求下,目前仍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倘若能适时调整该类产品月末资产净值比例,这将给短债市场提供增量配置资金;并且,考虑到保险和证券自营在偏长票息资产上的承接,有利于缓和信用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当然,抛售与承接体量上仍有一定悬殊,或许还要借助其他方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