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庄建筑”悄悄兴起,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2022-12-12 08:22 星期一
作者:Tian、Tango ELLEDECO家居廊
探寻风味醇厚的现代酒庄设计趋势。

好酒就像伟大的建筑,从周围的风土中脱颖而出。放眼全球,“酒庄建筑”近年来脱颖而出。它们不仅仅为酿酒负责,也是对乡土建筑环境、文化景观、可循环绿色建筑的探讨与实践。

目前,国内三个最具前沿感的酒庄分别在重庆永兴、四川峨眉山与贺兰山东麓,本文也将视野拓展到国外,发现了不少令人兴奋的酒庄。

以酒为题,探索国内当代乡村的可能性

重庆,永兴镇
江小白的一亩三分地
释放天性的乡村俱乐部

image

2017年,建筑师李未韬在一个炎炎夏日40度的正午,只身一人前往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抵达这个典型的西南地区丘陵地带的村庄——黄庄村。这里距江小白酒厂约15分钟车程,是江小白酒业生产的原材料种植基地。

李未韬站在一片高粱地里,两三分钟后,汗水就渗透了衣服,这便是他与江小白的“一亩三分地”的初次见面。他未曾想到,此后的5年间,自己从一个人开始,到和合伙人李博一起成立了未见筑事务所,再逐渐组成了一个15人的团队。在此之前,他们从未接触过这样的“非典型的酒庄项目”,既有挑战,却又意外地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image

image

位于高粱地里的“大地美术馆”

“当时也没有想过这个项目会落地。”李未韬调侃地说,直到看到项目最终落成,“五年里,它从百分之八十相似的村庄里生长出来,却又和百分之八十的村庄不同。”

这个问题是从设计构思到建造过程中一直贯穿其中的。在李未韬看来,当代建筑走入乡村,比较常见的是以传统的材料去完成精巧的建筑形式。而他们认为,田间的建筑应该如同乡村的本性一样质朴,不需要过多“炫技”。

image

在大地美术馆门前,正在收割高粱的村民

image

位于停车场靠近入口角落的卫生间,正面是一台由重庆青年建筑师群体集体涂鸦完成的废弃拖拉机

image

建筑师手绘的“大地美术馆”方案草图

从空中俯视黄庄村,一条小溪汇入河流,随着溪流蜿蜒的凹凸之间,形成了四个不规则的半岛。建筑及功能体验区分布在这些半岛上,以“跳岛”的方式营造动线,既有隔岸观景的诗意,也保证了每个场景体验的独立性。

image

项目现场鸟瞰图,一条小溪汇入一条主河流,周边地势相对平缓,若干个半岛随水系蜿蜒错落有致

最受瞩目的建筑是身处高粱地里的水泥粮仓——大地美术馆,一圈圈的高粱组成同心圆,围绕一座清水混凝土坡屋顶建筑,线性的空间形态顺应长条状半岛的环境关系。不论是农庄研究人员的日常使用,还是参观人群通行,都很方便。

image

image

高粱同心圆,兼顾农庄研究人员的日常使用与参观人群通行的作用

未见筑事务所提出使用木纹清水混凝土时,重庆还没怎么见过。虽然在国外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清水混凝土,但它在国内的工艺还未完全成熟,而且只能一次浇筑、不可修改,这大大提升了施工的难度。建筑师们和施工方一起单单打样就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只为最终呈现出理想中既有自然木纹肌理又具有现代性的质朴效果,同时还能营造一种“肃穆”的氛围。

“下雨的时候,雨水留存在建筑表面,会形成一道很强的反光,建筑也随之发光,在雨天过后的两三天,一些雨水会留在建筑表面滋生青苔,当太阳出来后青苔又会消失。”建筑随着天气而变化,李未韬称之为具有生命力的建筑。

image

历经4个月,木纹清水混凝土打样过程

image

大地美术馆的外立面,雨水经过坡屋顶自然流淌到排水天沟,再由混凝土排水出水流下到建筑周围的水渠,让自然回归自然

穿过入口的弧形的混凝土墙,进入美术馆后会来到一个通高的空间,肃穆的斜向线条向天空汇聚,引入阳光;环形下沉式的空间一步一步地进入土地,唤醒人们对农业的崇敬。

image

美术馆内部

高粱地里还有两个独立的圆形建筑,分别是农夫产品小超市和文创小商店。两个空间的内部都抬高了60公分,让人们坐下的时候腿脚刚好悬空摆动,有一种轻松舒适的乡村体验。

image

image

建筑完成后的几个月,商店顶盖已经长满了草,现已开出了花

紧邻美术馆的半岛端头,蜗牛菜园是一个为蔬菜花果设计的专属空间,砖砌固定花台用于种菜,周边一圈种满不同品种的花果树,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自然风貌。除此之外在其他半岛上分布着大地酒馆、小白花房、乡村球场等不同功能的建筑,无论是哪一个建筑细节,都可以看到建筑师围绕农业、乡村、自然所做出的全新思考。

image

小白花房位于大地酒馆南侧的第四个半岛,曲面的超白玻反射出天空和植物的变化,内外的植物遥相呼应

image

蜗牛菜园是一个为蔬菜花果设计的专属空间,位于紧邻美术馆的半岛端头

image

大地酒馆位于蜗牛菜园后的第三个半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人们停留聚集时间最长的空间区域。

借酒发挥,传承当地文化

四川,峨眉山
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
保乐力在中国的首座麦芽威士忌酒厂

image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的美景寄托了诗人李白的依恋家乡之情,也让后人流连其中。1996年,峨眉山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优美的自然风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如恩设计所主持的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峨眉山麦芽威士忌酒厂项目便位于其中。

image

鸟瞰图,室外的梯田景观

“我们在关注于当地珍贵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希望给游客提供一份独特的威士忌酒厂参观体验,即对中国传统匠人精神和材料特质的关注与珍视。”如恩设计的愿景,同时涵盖了他们所需平衡的三个部分。威士忌酒厂设有三座工业生产建筑,呈长方形,坐落于酒厂北侧。屋顶线随自然坡势平缓下落,亦层层递减,与缓坡相互平行。同时,建筑师还将主要的品尝区域部分置于地面以下的空间,并将其环绕于一个水景庭院来排布设置,以营造独特的参观体验。

image

餐厅外的水景庭院,远处可以看到峨眉山景

不同地区的酒,就会有不同的风味,就像建筑,从周围的风土中脱颖而出。让一个建筑流淌当地风土的关键便是:材料。这个项目的建筑所采用的主要材料灵感源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峨眉山当地回收的黏土瓦片,后拼贴成建筑的斜屋顶,建立在现代混凝土柱梁结构之上,增添了谦逊而朴素的质感。平整土地过程中所产生的巨石,则被重新锻造为酒厂的石墙。该手法不仅体现了如恩对在地建筑的理解与诠释,亦表现了如恩对于建筑的思考:建筑在“破坏——循环——再创造”之间的无尽演变。

image

体验中心外立面,三个由砖块打造的同心环层层相叠,犹如小山峰,与峨眉山的轮廓相映成趣

image

屋顶瓦片由峨眉山当地回收的黏土瓦片构成

image

远眺体验中心,与层层叠叠的山峦相互呼应

在这个酒厂的设计理念中,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二元性——流淌于自然的山水两重。山代表力量与永恒,水代表流动与改变。山与水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而正是二元性的“山水”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威士忌酒厂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如此立场:力量存在于谦逊与简单之中,存在于对自然的尊重与深刻理解之中。

image

image

体验中心内部。五间地下品酒室依次排开,中间可见层叠的水色景观,犹如瀑布倾流而下

宁夏,贺兰山
西鸽酒庄
贺兰山之石筑起的圆形酒庄

贺兰是突厥人对骏马的称呼,如今成为了一座山的名字。作为中国西北部的一座名山,它与大兴安岭、阴山、祁连山,共同构筑了中国北方天然的地理分界线。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成为宁夏产区的重要部分,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实行葡萄酒庄列级酒庄管理制度的产区。2020年《ELLE DECORATION家居廊》曾携手《路易威登城市指南》走进银川,寻醉贺兰山下。

image

西鸽酒庄鸟瞰图,黄壤、碎砾、骆驼刺与沙棘,构成了这里的全部景观地貌

西鸽酒庄坐落于贺兰山东麓。因地制宜,以建筑自然生长的在地性为特征,做到与环境相融、与自然共生,是西鸽酒庄的设计出发点。俯瞰酒庄,外形宛若一颗硕大的葡萄切片,以自然生长的姿态,低低地俯卧于万亩葡萄园之中。贺兰山之石为基础建筑材料,为建筑注入贺兰山东麓特有的风貌。

西鸽酒庄由北京智地优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完成,占地50亩,主要由葡萄酒酿造区、橡木桶储存区、灌装生产线、瓶储区、中西技术交流品鉴中心组成。整个酒庄的设计大开大合,有西北的苍茫、雄浑与倔强,也有人文主义的柔软、轻缓与细腻。在室内的处理上,多以“可持续性”为导向。

image

image

image

西鸽酒庄的外形宛若一颗硕大的葡萄切片,以自然生长的姿态,低低地俯卧于万亩葡萄园之中

大量贺兰山石以原本的姿态进入空间,形成内部景观;经贺兰山石加工打磨成的水磨石,在空间中随处可见,散发温润而细腻的气质;而可回收虫蚀柚木,除了制成一扇扇等待被光影重构的门以外,还构建着阅读区的顶面结构,回应着延绵起伏的贺兰山的形态;植物染的软装布艺、干枯的葡萄藤制成的推门把手、一件件朴实的老物件……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西鸽内部空间的日常情绪。

image

酒窖里呈矩阵排列着同等大小规格的橡木桶

以当地植物为主的庭院是另一种因地制宜。庭院内依旧是宁夏自然的地貌,红柳、骆驼刺、沙棘与巨大的贺兰山石错路成景,框进这个圆形外墙的弧线之内。在这片辽阔的土壤上,展示出它自然而然的力量。

用艺术,打开现代酒庄

美国,加利福尼亚
Donum Estate
拥有雕塑公园的酒庄

Donum庄园是属于葡萄酒和艺术爱好者的天堂。在那里,人们可以一边在葡萄园中漫步,一边欣赏草间弥生、Robert Indiana和Doug Aitken的雕塑作品,在日落的伴随下欣赏理查德·哈德森(RICHARD HUDSON)的纪念性雕塑《爱我》反射着周围的大地和天空。

image

image

Richard Hudson的雕塑作品《爱我》位于酒庄的最高处

Donum庄园成立于2011年,拥有属于自己的雕塑公园(Donum Sculpture Collection),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无障碍私人雕塑收藏的酒庄之一,不断收集了来自六大洲18个国家的领先艺术家的作品。Donum庄园内放置了50多件纪念性作品,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由艺术家特别为此创作的。这一庄园让葡萄酒、土地和艺术之间实现了微妙的平衡。进入Donum的官网,还可以点击“PLAY ADIUO”播放艺术家对作品的解读。

image

草间弥生的雕塑作品《南瓜》(Pumpkin),2014

image

Subodh Gupta的“People Tree”(译:人民之树),2017

image

洛杉矶艺术家Doug Aitken为Donum创作的雕塑作品“Sonic Mountain (Sonoma)”(译:声丘),2019

今年由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和建筑师塞巴斯蒂安·贝曼(Sebastian Behmann)的公司Studio Other Spaces为Donum庄园打造了一个由832块彩色玻璃板制成的圆锥形展馆。“受圆形日历历史的启发,圆锥形天篷以朝北的圆孔为中心,并装有832块彩色夹层玻璃面板,描绘了庄园四个气象参数的年度平均值——太阳辐射、风强度、温度和湿度。”Studio Other Spaces工作室如是说道。

image

image

玻璃顶篷直径为14.5米,平面呈圆形,覆盖了832块玻璃面板

image

顶部玻璃的颜色是根据酒庄周边景观选择的

彩色的阳光反射在地面,仿佛描绘出了酒庄周围的土壤、植被、风、太阳、大气和雨水。一件艺术与建筑相结合的作品,充分展现出了Donum庄园的艺术属性。

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和作者本人观点。
经公众号“ELLEDECO家居廊”(ID:elledeco2004)授权转载。原文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于未见筑、如恩设计研究室、北京智地优度建筑设计事务所、相上文象、Donum Estat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原文

收藏
73.1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