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ESG概念逐步推广,该如何开展低碳转型与可持续金融,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或许成为当下市场关注的焦点。
财联社12月9日讯(编辑 周新旸)伴随着ESG概念逐步推广,该如何开展低碳转型与可持续金融,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或许成为当下市场关注的焦点。
对此,财联社和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办的2022财联社香港资本论坛上的四位嘉宾为其解答,这四位嘉宾分别是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金融发展局董事局成员黄元山博士、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中国节能环保(香港)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巍、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亚太区 ESG 咨询服务主管凃乔彦、穆迪ESG业务拓展副总监何祎文。
当下市场比以前更重视 “G”
对于ESG这一概念,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通行的定议是从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何袆文称,从我们的角度,E、S、G都是非常重要的,穆迪有非常综合的评级框架。我现在做ESG相关的行为,是否会对投资人产生积极的投资回报表现,这是一个实质性的方面。
凃乔彦指出,过去大家比较看重的是“E”,但是这两年“S”和“G”也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重视。“S”涵盖了利益相关者/利益共同体,与国家所提的“共同富裕”高度一致,能够助力整个产业链的长期持续发展。“G”也是很重要,很多上市公司沟通的时候,CEO做简报时讲了很多的“E”和“S”,而投资者问答环节反而问到了很多“G”相关的问题。
凃乔彦还表示,“G”也涉及了企业的文化,因为很多时候讨论ESG的指标只是非常表面的分析,但是如何具体地推动和深入公司的文化DNA(基因),是处于核心的重点。
ESG正获得政策及市场认可
何袆文表示,今年,他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香港证监会针对金融机构,针对碳排放以及一些所谓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披露要求的情况。非常令人期待的是明年在深圳特区也会有绿色金融条例,也会针对一些资金超过100亿的金融机构进行环境方面的信息披露,我们非常期待深圳与香港的政策会有联动、也会有区别。在绿色金融和监管的方面,大湾区的发展还是快的。
他指出,我们作为数据提供方和ESG评级提供方,我们非常紧密地跟进这些政策的发展,做出能够帮助大家的相应解决方案。
杨巍也表示,此前大家不理解ESG,但到这几年多数企业需要转型,这主要是其更为看重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对他们的态度。倘若企业评级得到提升,这对他们来说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认可。
目前整个市场已营造了很好的氛围,企业也已充分认识到ESG对于企业外部形象以及内核发展动力可以起到很大帮助。除了相关机构看重之外,包括香港、广州、深圳等地的各种政策力度或者是支持都给予了很大的力度,这也为ESG发挥更好和发展最好的保障。
杨巍还指出,企业确实不像之前把盈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了。大家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的网络资讯和新闻,经常把企业推向热搜的,不是盈利增长了20—30%,而是企业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的好与坏都会引起公众的关注点。
企业如何获得绿色金融的投资?
虽然ESG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但企业的持续发展仍十分重要,因此企业该如何获得投资助力发展?
凃乔彦表示,过去三年,我们讲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多数人想到的就是发债。绿色债券的体量持续增长,债务工具的种类也随着时间的演变更加多元化,可以满足不同企业自身的需求。
黄元山补充道,可持续债券不光光是减排和节能方面,也可以与发展新能源相关的,不仅是太阳能、风电,还可以包括氢能。
凃乔彦还指出,随着资本市场的演变,针对不同种类的企业可以搭配不同种类的资金。我们见到股债并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应当对接不同层次的资本工具。
除了大企业之外,创新型企业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愿景,它会成为不同产业领域的ESG赋能者,但是因为它起步比较早,他们需要匹配的是不同种类型的股权投资、风险资本投资。
面对今年融资难,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更难的问题,凃乔彦指出,ESG的举措以及对于供应链的管理关注,包括范围三的信息搜集,都能带动产业链的信息更加透明。 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能更有机会得到融资,大企业也能通过强化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供应链紧张的环境下,获得更多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