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打造未来产业集群 涉及健康、智能、能源等五大领域 力争2030年产值达5000亿左右
原创
2022-11-23 13:00 星期三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
上海正在推动第一批3个先导区建设,分别是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和紫竹高新区。此外,裘文进还指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科创板日报》11月23日讯(记者 黄心怡),近期,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在今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要打造未来健康产业集群、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未来空间产业集群、未来材料产业集群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争取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打造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按照《行动方案》,上海计划实现四大发展目标:一是打造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未来高地。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成立5家左右未来技术学院,培育15个左右未来产业创新中心。二是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未来引擎。围绕5大未来产业集群,建设15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攻关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三是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未来范式。推动一批领军企业向未来产业布局,发展生态主导型企业,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四是打造要素集聚、开放包容的未来生态。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引进一批高层次战略科学家和企业家。

具体而言,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分别为:

未来健康产业集群。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前沿突破、临床应用为导向,推动脑机接口、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比如,在脑机接口领域,上海拥有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上海企业的“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领先国内外同行水平。

未来智能产业集群。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技术策源、广泛赋能为导向,推动智能计算、通用AI、扩展现实(XR)、量子科技、6G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智能、更加可靠、更加集成的技术底座;发挥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等载体功能,推动未来智能应用落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能源产业集群。面向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以核心突破、首创示范为导向,推动先进核能、新型储能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

未来空间产业集群。面向深海空天利用和空间拓展,以战略牵引、突破极限为导向,推动深海探采、空天利用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比如,发挥上海装备产业优势,研发深远海、极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重型破冰船、高冰级LNG船等极地装备,服务国家战略;突破关键飞行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未来材料产业集群。面向材料应用的功能性突破,以前沿布局、培育需求为导向,推动高端膜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技术研发突破及产业化。重点是提升膜材料基础结构设计和原料自主化能力,做强高性能纤维产业链,为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

此外,上海还将实施未来技术“筑基计划”、未来布局“领跑计划”、未来伙伴“携手计划”、未来场景“开源计划”、未来人才“雁阵计划”、未来生态“雨林计划”六大计划,保障未来产业方案落地。

▍第一批3个先导区建设正在推进

吴金城表示,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加速园以及试验场,是根据未来产业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形成的未来产业载体布局。其中,先导区主要承担创新策源、产业引领和制度示范功能;加速园主要承担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加速功能;试验场主要承担未来技术和产品应用场景示范功能。

目前,上海正在推动第一批3个先导区建设,分别是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和紫竹高新区。其中,张江科学城拥有大量研究未来科技的科研机构和科学设施,将聚焦未来健康打造中国药谷,在全国形成了一定影响力,打造了中国药谷很好的品牌。同时,也会在智能方面、AI方面打造全国智能发展高地。

临港新片区将依托氢能谷打造未来能源的策源地,依托生命蓝湾等打造未来健康的重要引领区,依托信息飞鱼等打造未来智能的示范区。紫竹高新区将促进大学校区与产业园区“双轮驱动”,加强未来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成果转化,打造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领域的技术策源地和产业引领区。

在未来产业加速园方面,上海已经发布三批53个特色产业园区,是上海未来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之后将谋划更多以未来产业为主题的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在未来产业试验场方面,上海将重点围绕产业、商业、生活等多个领域,推出一批融合性、综合性应用场景。比如,以“产业未来化”为试点,支持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承载新技术、新场景、新变革的“未来工厂”,通过融合扩展现实(XR)、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在目前标杆性智能工厂的基础上再升级、再迭代。以“生活未来化”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一批重点社区、三甲医院和智慧商圈进行先行先试,打造一批改变未来生活范式的“未来社区”、“未来医院”和“未来商业”。

▍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当前,氢能产业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35年产值有望达到5万亿元。国家和上海“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均把“氢能与储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指出,按照规划,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培育5-10家独角兽企业;到2035年,上海将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目前,氢能应用的主要场景在交通领域,上海的燃料电池汽车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当前迫切需要解决“汽车购置价格高、氢气价格高、加氢站少、应用场景少”等“两高两少”问题。

今年以来,结合建设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上海统筹国家、市、区三级财政资金,全方位支持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迄今已累计推广应用近2300辆,约占全国总量的21%,车辆类型包括乘用车、轻重型卡车、商用大巴等全领域,应用场景扩展到网约租赁、公交、通勤、物流等。全市已建成各类加氢站14座,初步构建了纯氢、油氢合建等多模式供氢网络,预计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

裘文进透露,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催化剂、碳纸、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国产化,掌握燃料电池全链条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制氢、储氢、运氢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研发,开展氢冶金、氢能动力等前沿技术研究。

二是强化供氢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推进生物质制氢、深远海风电制氢,研究建立长江氢能运输走廊,逐步构建以绿氢为主的供氢体系;加强市内输氢管道的规划建设,强化长三角区域的氢源互通互保。

三是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南北两基地、东西三高地”的空间布局,支持金山、宝山建设氢气制备和供应保障基地,支持临港、嘉定、青浦打造氢能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全面支撑上海提升绿色低碳未来产业的发展能级。

收藏
99.36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55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