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从总量上来看,央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未来一段时间,在稳增长目标下,货币政策将会继续为实体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相对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财联社11月17日讯(记者 徐川) 人民银行16日晚间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下一阶段,将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从总量上来看,央行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未来一段时间,在稳增长目标下,货币政策将会继续为实体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相对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定力 兼顾内外平衡
对于报告对货币政策的整体定调,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与二季度相比,三季度报告总体而言较为平稳,在“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后,删去了“主动应对”的表述,预示四季度货币政策将在三季度的基础上平稳运行,预计“稳中偏松”仍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从信贷情况来看,数据显示,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环比6月下行0.1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较快下行势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8月央行下调政策利率(MLF利率)0.1个百分点,分别带动当月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下调0.05和0.15个百分点,而伴随银行贷款利率参考基础下调,实际发放贷款利率必然随之下行。这是三季度企业信贷融资成本较快下行的主要原因,也是三季度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的一个集中体现。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报告显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落地。第三季度,人民银行通过上述三个工具分别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资金800亿元、4亿元、103亿元。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自10月以来,央行平稳置换MLF、增量逆回购操作、增加SLF操作等向金融体系持续释放流动性,推动宽信用,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后续货币政策的实施,央行可能会更加谨慎,未来或将通过总量工具增量操作或调整存款利率以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其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着眼于稳汇市、以及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年底前实施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小。下一步财政政策有望成为稳住经济大盘的主要发力点,这包括推动基建投资提速、进一步实施税费减免、以及加大促消费力度等。”王青指出,而货币政策将通过保持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以及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等方式予以协调配合。
注重需求侧通胀变化 保供稳价措施力度或加大
展望未来宏观经济形势,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对于物价水平的判断在本次报告中又有新提法。
具体来看,报告首次提出,“物价涨幅总体温和,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与此前相比,第二季度报告在专栏中写道,“全年物价仍可实现预期目标,但应警惕结构性通胀压力”
对于上述新表述,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对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将时刻关注需求侧对物价上涨的影响,做好预期管理与极限管理,兼顾好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虽然未来国内物价面临着结构性与输入性并存的通胀压力,可能出现阶段性涨幅较大,但演变为全面通胀的可能性较低。”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丁宇佳认为,首先,年内至2023年,PPI预计将维持低位运行,对CPI的驱动作用偏弱。其次,我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且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问题,粮食、猪肉和能源等影响居民生活和物价水平的关键性商品的保供稳价政策效果较好,有利于物价涨幅在中长期内运行在合理可控区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本次报告提及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可能性等方面,意味着保供稳价措施力度可能有所加大,预示央行短期对价格工具使用偏谨慎,目前海外面临棘手通胀,国内货币政策有必要对潜在通胀风险保持警惕。
人民币汇率加强预期管理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在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之中,更加凸显出韧性,整体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报告指出,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今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6.6%,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43.3%,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48.3%。
下一阶段,报告提出,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近期受美元指数高位回落、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汇市单边贬值压力明显减轻,人民币汇率脱离美元走势快速贬值的风险下降,但稳汇市在宏观政策议程中仍占有重要位置。”王青表示,当前国内保持政策利率稳定,有助于遏制中美利差扩大势头,稳定汇市预期,在全球汇市剧烈动荡过程中增强人民币汇率韧性。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3.7%,由7.3调整至7.04附近,逐渐向中长期均衡价值水平回归,汇率市场预期趋于平稳,推动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合理有序。
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相关人士亦指出,10月经常账户相关跨境资金净流入规模同比增长43%,由于年末通常为出口企业集中收款和外资企业投资布局密集期,预计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会进一步增强。
10月新发个人房贷利率环比下降4基点
今年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符合相关条件的城市,可自主决定在今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对于上述政策出台后的落地效果,报告在“专栏3”中指出,一些城市政府积极响应,作出了相应调整。山东济宁、湖北黄冈、广东清远和阳江、浙江温州和舟山等城市,已将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35个基点至LPR减60个基点,降幅在15个至40个基点之间;湖北、广东部分城市阶段性取消了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从实际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来看,报告显示,2022年10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3%,较上月下降4个基点,较上年末下降133个基点。
“进入10月,数十座城市宣布下调首套房房贷利率15个基点,个人房贷利率延续下行趋势。10月新增个人按揭贷款1753亿元,新增规模超过当月个人中长期信贷1400多亿,表明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支持力度较为显著。”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报告同时强调,上述政策针对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而且是阶段性的,2022年底到期后原有政策将自动恢复,这种安排既有利于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住房需求,也体现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郑后成表示,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新增“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述,但是依旧坚持“房住不炒”,预示“平稳健康发展”还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