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虽然今年面临很多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但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较高水平,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财联社10月24日讯(记者 徐川) 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今日表示,多方面反映出市场预期开始改善,如房地产融资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逐步筑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居民收入和就业预期改善有利于消费增长。
盛松成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企稳并开始上行,但仍需重视改善预期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消费持续增长,巩固经济回稳向上的基础。总体来看,虽然今年面临很多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但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较高水平,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供需调控双管齐下 房地产市场触底企稳可期
在盛松成看来,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筑底阶段,这体现在9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6.2%、14.2%,降幅较8月收窄6.0个、5.7个百分点。
“近期,各有关方面集中出台了一系列财税和利率政策,主要着眼于需求端。”盛松成表示,例如,通过个税退税激励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针对房价下跌城市阶段性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对于房价下降的城市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以及人民银行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支持刚需。
另从供给端看,房企的融资约束也有所缓解。盛松成进一步称,目前多家银行传达监管部门通知,要求各地分行加大对房地产融资的支持力度,每家大行年内对房地产融资至少增加1000亿元,融资形式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居民按揭贷款以及投资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券。
“事实上,供给端舒缓已成为房地产市场回稳的一个关键。房企流动性改善将促进项目施工,对提振房地产投资、保交楼、稳民生都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实现良性循环。”他表示。
信贷总量增长 较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投资
此外,盛松成还表示,金融数据也凸显了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其中,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加快增长、结构明显改善。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同比多增937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6540亿元)。此外,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高达3.53万亿元,远超市场普遍预期。
此外,M1余额同比增长6.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7个百分点,M1和M2的剪刀差也比8月份有所收窄。这表明,企业和经济活跃度开始提高。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利率则小幅回升。9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41%,比上月高0.18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46%,比上月高0.22个百分点。对此,盛松成表示,市场的资金需求已有回暖迹象,目前上述利率仍大幅低于去年同期和政策利率,较低的融资成本有利于增加信贷、促进投资。
预期改善有望释放消费潜能
人民银行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结果,居民收入和就业预期都有所改善。数据显示,收入信心指数为46.5%,比上季提高0.8个百分点;而就业预期指数上升至45.3%,比上季提高0.8个百分点。
此外,有12.2%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比上季提高1.4个百分点;69.7%的居民认为收入“基本不变”,比上季提高2.2个百分点;18.1%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比上季下降3.6个百分点。
虽然储蓄意愿持续较强,但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增加至19.1%,比上季提高1.2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1%,比上季下降0.3个百分点。投资意愿的提升也表明居民预期进一步改善。
盛松成表示,目前居民消费仍然谨慎,这体现在1至9月住户存款增量达13.21万亿元,大幅高于2017至2021年同期平均的7.43万亿元和去年同期的8.49万亿元。
但从硬币的另一面看,盛松成指出,储蓄增加意味着未来需求潜能的增加。如果能稳定预期、减少不确定性,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那么这些被压抑的需求又会重新释放。我国进入中等收入的人口超过4亿人,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2012年的36.2%和39.3%,下降至2021年的28.6%和32.7%。可以说,我国国内大市场的潜力“呼之欲出“,而关键是提高消费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