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指向是降低负债端成本维持商业银行息差,提升商业银行放贷意愿,刺激市场主体借贷需求。
9月15日,继8月贷款报价利率(LPR)非对称性下调后,工农中建等大型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均降15个基点,其它产品则降10个基点。
一些市场观点认为,此举会驱使部分存款入市,为A股提供部分增量资金。但笔者认为,大型银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目标并不在此,其核心指向还是降低负债端成本维持商业银行息差,缓和上半年以来存款定期化、投资保本化的趋势,以此提升商业银行放贷意愿,刺激市场主体借贷需求,继而贯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信用扩张。
今年以来,居民和企业信贷需求整体偏弱。1-8月份,国内居民中长贷同比减少2.3万亿元,减少规模已超过2021年新增信贷规模的10%。企业信贷需求虽然逐月增强,但恢复程度依然脆弱。从需求端来看,居民和企业投资意愿和市场预期低迷是主要原因,但在供给端,银行息差受多重因素挤压也是重要因素。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净息差1.94%,大型银行净息差较一季度环比下降5BP。8月贷款报价利率(LPR)调整之后,综合考虑运营成本和风险对价,商业银行息差还会进一步受到压缩。
但面对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又是重中之重。8月31日,国常会强调要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有关部门要完善对银行的考核,银行要完善内部考评和尽职免责规定,形成激励机制。9月14日,国常会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这部分贷款经财政贴息之后,实际贷款成本将不高于0.7%。
当前的有利因素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整体相对充裕。过去半年来,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财政存款、个人定存等为银行体系提供充足的存款增量,包括央行的政策性再贷款、定向工具等,多种因素为商业银行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提供支撑。最新数据显示,8月商业银行(AAA级)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均值为1.95%,较上月下行26个基点,明显低于2.75%的1年期MLF操作利率。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有空间主动降低存款等被动负债成本,继而维持整体资金成本的平衡。
笔者认为,考虑到银行息差目前已降至历史低位,银行存款利率未来仍有下降空间。6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五家息差分别同比降低0.09%、0.1%、0.04%、0.02%和0.1%至2.03%、2.02%、2.09%、1.53%和2.27%,仅中国银行净息差同比没有变化。这种局面已经直接影响到了银行利润增速,6家上市国有银行中报披露的净利润增速不仅同比有明显下降,且多数从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后续如果LPR利率进一步下调,银行息差空间显然还会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