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新的城市建设方向,都应该为满足宜居性服务。
8月18日,加拿大滑铁卢地区议会通过了城市更新计划Regional Official Plan的修正案,其中包括在当地所有城镇推行“15分钟城市”(15-minute city)概念,并增加12.1万套住房供应,以应对地区人口增长情况。该计划不仅是为了重新进行城市定位,同时也符合联合国针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的城市发展要求。该地区规划、发展和立法专员Rod Regier表示,这个发展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是“是可实现且负责任的”。
爱尔兰都柏林也在近期制定了新的城市发展计划City Edge Strategic Framework,计划中提出开发重点是靠近城市的区域,同时项目中提及新开发的社区也要遵循“15分钟城市”概念。此前,法国巴黎、美国波特兰等多个城市已经开始了相关布局,“15分钟城市”逐渐成为新的城市建设方向,但关于其实际效果的争议也不时有之。
爱尔兰都柏林Capel Street街道改造前(左,实际图片)和改造后(右,效果图片)的对比
图片来源:irishexaminer.com
“15分钟”如何打造完整生活圈?
“15分钟城市”概念最初在2016年由法国城市规划师Carlos Moreno提出,Carlos Moreno称,“我们不得不浪费很多时间,只是为了适应当今大多数城市的规划与长距离通行。为什么我们必须适应,并忍受下降的生活质量?为什么不是城市满足我们的需求?......我想提供一个完全有别于现在的城市概念”。
在他的设想中,城市应该依照“15分钟城市”的理念重新进行分散化设计,即每个本地化社区都包含工作场所、住房、商店、餐馆、公园、学校、其他休闲娱乐场所以及便利设施等功能,且所有设施位于15分钟范围(步行或骑车)内。在这样的规划下,本地化社区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且无需利用会产生排放的交通工具,另外,生活在同一个范围内的人可以真正有机会见面交流。
15分钟城市蓝图
图片来源:weforum.org
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城市联合组织C40城市集团(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亦表态称,“我们必须永久地将道路空间重新分配给行人和骑行者,将街道还给人们。”遵循“15分钟城市”概念的规划可以产生许多变化,“交通方式的改变可以减少排放,同时社区也更有弹性”,而且土地使用也将发生变化,雇员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空间灵活办公,办公场所的面积可以适当减少并转变成其他功能性空间,C40城市集团城市计划规划(programme manager for urban planning)负责人Flavio Coppola如是表示。
事实上,新冠疫情的出现也进一步推动了“15分钟城市”概念的流行,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到本地化社区的重要性。疫情期间,人口密集型城市巴黎居民的旅行、消费、社交等都受到了限制,生活在市郊的巴黎居民Solène Fraioli称,在疫情封锁期间,她第一次好好地探索社区,并对生活区域有了更细致丰富的了解,“我以为我会在封锁中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光,但我在这个安静的空间感觉非常棒”。
巴黎的城市景观
图片来源:City of Paris
疫情也使大家更加喜欢户外活动,并渴望在大自然中放松、调整心理状态,因此“人们寻求离家更近的绿地......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重建我们的城市,这样我们可以在未来继续享受与大自然的密切联系”,英国科技作者Ian Evenden如是解释疫情后城市居民心理的变化。
谢菲尔德大学心理学教授Richard Bentall表示,目前的城市环境与心理健康变差密切相关,“疫情之后有人正在经历苦难亦有人从中获益,但是研究表明,你与邻居的互动越多越好。如果对社区有归属感,那这种归属感可以成为心理健康的保护伞”,城市结构的转变意味着个人将更能抵御外部环境的冲击。而满足归属感的“15分钟城市”无疑是转变的重要方向。
当然,进行“15分钟城市”改造活动需要首先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以使人们拥有安全的步行、骑行空间,仅这一层面的改造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在短时间内会影响居民的日常出行。因此英国萨里大学环境心理学教授Ian Walker表示,“一个复杂、快速变化的城市系统不会很快出现”,因为这需要城市所有居民都“理解、同意并接受规则”。
在“15分钟城市”概念中,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从私家车转为步行
图片来源:Bike Republic.pl
城市与居民可实现双赢
Carlos Moreno期待的是“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更多的拓展空间内的绿化面积、提高前往各个地点的便捷性、加强邻里间的联系与交流,真正建立有凝聚力的空间。法国巴黎“15分钟城市”负责专员Carine Rolland表示,“当我们住在一起时,我们会生活得更好,这将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
“15分钟城市”首先缓解了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压力,人们的工作空间不再集中于城市的中心区域,而是分流至各个本地化社区。悉尼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Institute of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Studies)创始人、商学院教授David Hensher表示,“中央商务区仍然非常重要,但是它可以有更广泛的功能性......其中一些办公空间亦可以改造成住宅公寓或是休闲空间。”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部分城市道路优先行人通过
图片来源:15minutecity.com©Gali Freund
此外,城市污染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Grenoble École de Management)副教授Roxana Bobulescu称,当生活所需都在15分钟范围内时,人们对汽车的依赖会大大减少,道路拥堵得到缓解,化石燃料的使用、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也会随之减少,这对人类健康以及气候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整个城市的发展角度看,新的“15分钟城市”规划也可以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城市过高的房价适当“降温”。咨询公司德勤Deloitte发布的报告“Urban Future With a Purpose”(《有目标的城市未来》)中指出,过去的房地产开发经常会进行区域高端化改造,地区原住民被迫离开;随着本地化社区逐渐推行,居住在任何区域都可以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房价也将会适当回落,使居住成本变得可负担。
根据全球知名建筑与设计网站Dezeen编辑Lizzie Crook的说法,在城市居民通勤时间减少的情况下, 居民拥有更多的时间感受当地社区的氛围,享受户外公共空间而无需费力寻找停车位,并且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更好地寻求平衡,从而切实提高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不论是城市中心还是郊区都可以焕发新的活力,在满足宜居性的同时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心。
15分钟城市蓝图
图片来源:dezeen.com
建立更具有弹性的生活空间也是“15分钟城市”的优势。在Roxana Bobulescu看来,当每个本地化社区都可以自给自足时,整个地区便有了足够的能力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执行主任Maimunah Mohd Sharif直言,“我想居住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城市......15分钟城市规划满足了这一需求。”
15分钟概念并非毫无弊端
“15分钟城市”提供了特定的空间尺度,并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即将其分解成小的、重复的部分,目前多个城市已经开启了“15分钟城市”及与之相似的改造。
自Carlos Moreno提出“15分钟城市”概念后,法国巴黎市长Anne Hidalgo就以此为纲领在巴黎地区推行城市规划改革,改革的侧重点在于大幅度减少车道数量,为行人与自行车腾出道路;将公共空间用于学校体育活动空间及市民夜间休闲活动的场所;以及在广场上设置表演空间增强城市文化氛围。巴黎市长Anne Hidalgo已经宣布在2024年实现每条街道都有自行车道,同时撤除6万个私家车停车位,以逐步建设无碳城市。
图片来源:urbandesignlab.in
美国波特兰也正在推行相似的改革计划,其所开展的“20-minute neighbourhoods”(20分钟社区)计划旨在重新构思土地利用的方式,并扩展“20分钟社区”的覆盖范围,计划中提及,到2030年,该市将保证90%的居民能够通过步行及骑自行车的方式满足基本日常需求。
在具体的改造计划中,城市内的陡坡、不畅通的街道等影响居民步行的道路将逐步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人行道,同时在房屋建设方面也将重新构思,在同一地区建造不同类型的房屋,避免过去部分区域的排他性。该市市长Ted Wheeler曾表示,“我不认为我们即将采用的规划可以纠正过去的所有问题,这显然做不到......但是让更多类型的住房和不同收入的人住在同一社区是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
波特兰的“20分钟社区”构想
图片来源:City of Portland Bureau of Planning and Sustainability
瑞典以更细化的“1分钟城市”概念取代了“15分钟城市”,鼓励每个街道的每一户居民利用共享空间激活街道活力,其目标并不是在一分钟范围内建立生活圈,而是引入木制建筑套件,将房屋外的空间变成社区的潜在多用途空间,居民可以将其改造成各种期待的空间形式,而非仅仅作为停车区域。该计划由瑞典国家创新机构Vinnova和瑞典国家建筑与设计中心(ArkDes)共同提出,并且已在斯德哥尔摩的四个地方进行试运行。Vinnova城市规划师Dan Hill认为,“街道这样的日常基础设施是传播文化的关键。”
瑞典斯德哥尔摩“1分钟城市”概念的落地场景
图片来源:globetrender.com
即便多个城市的改革计划如火如荼,但是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系主任Carlo Ratti及加拿大社会学家Richard Florida撰文称这个概念并非毫无弊端。一方面,“15分钟城市”概念对于许多美国城市并不适用,这些城市以地广人稀的郊区为主,且多数美国人都生活在这些地方,进行城市改造的难度非常大。
另一方面,在他们两位看来,“15分钟城市”无法改变社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与区位差异,富裕的城市社区依然享有各类便利设施以及完善的人行道,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居民其实很难在所处的弱势社区生活,这些社区并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与便利设施可以提供。另外他们也提出,虽然城市改造可以增设许多绿色空间及步行道,但是本地化社区是无法“复制城市中的重要机构的”,比如大学、博物馆、剧院等。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所在街区
图片来源:inexhibit.com
悉尼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所创始人David Hensher的担忧在于改造核心——基础设施改革的落地情况,在他看来,“政客们通常喜欢大项目,因为这些项目更容易让他们从中获益,而投资于基础设施无法快速看到成效”,但是政客往往需要在短短的4至5年任期内做出成效。
Carlo Ratti及Richard Florida认为,城市真正充满活力的部分通常在15分钟之外,因此用“15分钟基础生活圈”的概念来代替“15分钟城市”更为恰当;而“15分钟基础生活圈”的推行可以让人们更容易获得日常所需,将时间节约下来,并且有机会去探索整个城市空间的魅力,而不是完全呆在本地化社区,“社区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大城市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