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如抗体药、疫苗等)的核心原辅料,国内细胞培养基长期依赖进口。
《科创板日报》8月24日(记者 金小莫) 今日,有望成为国内细胞培养基第一股的奥浦迈将进行网上申购,申购代码为787293,申购价格为80.20元,预计将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6.44亿元,发行市盈率为132.72倍。
据招股书,奥浦迈是一家专门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公司,目前A股尚无相关标的。同时,基于细胞培养基业务,奥浦迈也为药物研发企业提供细胞株构建、工艺开发、分析服务及定制开发、中试生产及临床I&II期的CDMO服务。
2019年至2021年,培养基业务与CDMO业务分别为奥浦迈带来营业收入:2602万元、3250万元;5337万元、7160万元;1.28亿元、8488万元。二者分别占比:44.46%、55.54%;42.71%、57.29%;60.09%、39.91%。二者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1.62%、61.61%。
据招股书,奥浦迈拟赴科创板募资5.03亿元,用于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建设(3.21亿元)、细胞培养研发中心项目(8124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
细胞培养基的本土化概念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如抗体药、疫苗等)的核心原辅料,国内细胞培养基长期依赖进口,尤其是在无血清培养基配方和工艺技术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物制品发展的自主可控。整体来看,国内使用约60%的培养基都来自进口。
数据上来看,在细胞培养基业务上,奥浦迈于2021年的销售额得到快速提升,同比增长了34%。这主要是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外培养基厂商生产中断、物流停滞以及贸易、人员入境限制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内培养基进口替代效应。
此外,据招股书,在生物制药行业,下游客户要替换培养基厂家需要较长时间,因此行业客户的黏性较高。比如,对于奥浦迈来说,自2019年起,其前五大客户主要由中国医药、长春金赛、岸迈生物等构成。
截至2021年末,奥浦迈共有74个药品研发管线使用公司的细胞培养基产品,其中处于临床前阶段46个、临床I期阶段8个、临床II期阶段7个、临床III期阶段12个、商业化生产阶段1个。
同时,又由于下游客户对培养基的需求具有即时性,订单执行周期较短等因素,为对抗风险同时提升业务体量,奥浦迈也拓展了CDMO业务。
“一方面可在药物早期开发过程中锁定客户,促使潜在客户在临床研究与上市阶段使用公司培养基产品;另一方面在提供CDMO服务的过程中使用公司培养基产品,可以降低服务成本,与客户达到双赢。”奥浦迈称。
有业内人士曾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从细胞培养基向CDMO拓展,这是一个上下游的关系,有天然的优势。其还指出,CDMO业务最关键的是放大产能。
在产能方面,奥浦迈生物拥有包括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4000平米CDMO平台在内的符合GMP和中美临床申报的生产车间以及200L和500L的GMP生产线。此外,公司位于上海临港的大规模CDMO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
另据财务数据,2019年至2021年,奥浦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52万元、1.25亿元、2.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27万元、1168万元、6039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05%、18.0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