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有效投资动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注入“活水”
原创
2022-08-20 13:32 星期六
财联社记者 徐川
多位参会人士指出,开展新一轮投资,完善长效投融资机制是基本保障,其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能够提供关键助力。

财联社8月20日讯(记者 徐川) 促进增长动能转换,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十分重要。在今日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2022夏季峰会”上,CWM50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指出,要继续着眼于扩大有效需求,增加和改善金融供给,推动经济实质性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国目前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投资潜力、投资需求与投资空间都非常巨大。”国务院参事、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有效投资对我国当前经济恢复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对科技创新的投资,既能促进就业稳定增长,同时又能够补短板、调结构,是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动能。

关注新投资增长领域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认为,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投资存在几个不平衡,如地上多于地下,建高楼大厦,轻地下管廊;城市多于乡村,建现代化大都市,轻乡村建设改造;传统加工多于自主创新,重产业链低端制造和代工制造,轻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等。

如何解决上述不平衡问题?胡晓炼认为,需寻找新的投资增长点,把短板补上。其一是交通、能源、水利、国土治理、农田改造、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面临巨大的公共投资需求。据有关方面测算,每年仅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的投资就高达3万亿元,可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是数字经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她进一步称,这些领域是新一轮企业和民间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不但规模巨大,质量与过去传统的‘铁公基’相比,也将全面提升,是实现我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王兆星也表示,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其中既包括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还包括一些新基建项目。

尚福林认为,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更好的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并做好“十四五”规划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融资保障。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发挥巨大作用

多位参会人士指出,开展新一轮投资,完善长效投融资机制是基本保障,其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能够提供关键助力。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具有平抑经济周期的功能。”王兆星表示,尤其在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货币政策传导力度较难直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助于更好地连接驱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从而更好地增加对实体竞技和有效投资的支持力度。

胡晓炼建议,要发挥利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作用,带动民间社会资本投入。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要更多发挥市场作用,把准公益性基础设施的使用者付费作为普遍方式,采取低费率、长周期实现项目使用周期与融资周期的现金流全覆盖。

王兆星亦表示,一方面要扩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资金投放,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商业机构提供配套金融支持。但同时需要注意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应以市场化方式来运用,最大限度提升使用效率,并引导促进更多社会资金和商业资金进行跟进。

收藏
93.39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39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