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机器视觉军团再发力 未来增速有望超华为云 本土品牌技术仍待蜕变|行业观察
原创
2022-08-08 21:53 星期一
财联社记者 付静
华为机器视觉伙伴运营中心今日正式启动,未来3年有望培育20家以上亿元合作伙伴。机构指出,锂电行业未来5-10年将成机器视觉主要增长的拉动“引擎”之一。机器视觉产业链上游上市公司如奥普特、大华股份、海康威视;中游则包括天准科技、华兴源创、凌云光等。

财联社8月8日讯(记者 付静)原本不大起眼的机器视觉业务,如今却已成为华为重点发力方向,机器视觉指向的“感知”被定义为华为ICT四大核心能力之一,未来甚至可能会超过华为云的增长速度。

今日召开的华为机器视觉产业峰会上,军团CEO洪方明明确指出“未来3-5年ICT产业将是华为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强烈表达出对机器视觉赛道前景的看好。而在华为持续发力机器视觉背后,汽车、锂电、物流仓储等越来越多的场景选择机器替代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赛道持续火热。据了解,百余家机构近期密集前往调研凌云光(688400.SH)、奥普特(688686.SH)等相关上市公司。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联合多家厂商最新发布的《2022年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蓝皮书》,未来10年将是机器视觉发展的“黄金期”,锂电行业未来5-10年将成机器视觉主要增长的拉动“引擎”之一,不过当前核心技术仍被“卡脖子”,本土品牌任重道远。

机器视觉市场增速超45%

今日华为机器视觉伙伴运营中心正式启动,未来3年有望培育20家以上亿元合作伙伴。华为机器视觉产业峰会上,华为常务董事汪涛致辞称,“机器视觉产业军团要通过识别重点场景、重点行业做深做透机器视觉产业,未来我们将在图像、视图编码、视觉智能等方面加大投资,构建以软件定义摄像机为核心的端、边、云全场景产品,和华为其他军团紧密协同。”

今年5月华为机器视觉产业军团成立,感知技术作为ICT四大核心能力之一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为机器视觉军团的成立,或将机器视觉带入到更大的市场格局。

GGII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机器视觉市场长期保持着20%的均速增长,其中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增速超45%,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380亿元。

近期二级市场上机器视觉概念火热,凌云光、奥比中光-UW(688322.SH)今年7月初先后在科创板挂牌上市,百余家机构密集调研凌云光、奥普特等上市公司。此外,近期视比特机器人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灵西机器人完成由熙诚金睿领投的数亿元B+轮融资、梅卡曼德宣布完成由全球性顶级投资机构领投的C+轮融资,赛道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锂电将成主要“引擎”

当前机器视觉厂商在多场景实现广泛应用,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3C电子、半导体、汽车、锂电、物流仓储等行业,其中3C电子是机器视觉应用最为充分的领域,锂电行业需求则增长明显。

GGII预计,未来5-10年锂电将是机器视觉增长的主要拉动“引擎”之一。

近期奥普特亦在接受调研时指出原因:锂电池产品表面容易产生露箔、暗斑、亮斑、掉料、划痕等缺陷,锂电池的品质会因此受影响,产生潜在安全隐患,所以锂电厂商对于产品缺陷检测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使用视觉检测设备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财联社记者获悉,当前除搅拌工序外,在锂电前段、后段、模组&PACK段乃至CTP新技术等方面基本均有机器视觉厂商做出布局。

日前视比特机器人总经理周红谱在接受财联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下游锂电厂商是否选择使用机器视觉,出发点一定在于降本增效。周红谱称,当前我们在上游电池盒托盘,还有下游的汽车主机厂里面应用较多,在这些场景里面机器视觉是刚需。通过机器视觉做电池盒托盘非接触式测量仅需2分钟,传统测量设备则需要几个小时做全检。

灵西机器人副总裁雷宇则对财联社等媒体表示,“通过终端消费的拉动、结构性的调整,锂电池需求需求往上传递,所以视觉肯定存在应用空间。生产流程各段其实都有很多(机器视觉)厂商进去,主要在于检测、部分定位引导。不过机器视觉发挥的空间基于整个锂电生产工艺技术,每一家厂的工艺水平不一样,所以目前机器视觉在锂电的渗透率还不好说。”

本土品牌技术仍待蜕变

机器视觉产业链上游涉及光学设备等硬件和图像处理软件,主要上市公司如奥普特、大华股份(002236.SZ)、海康威视(002415.SZ);中游则包括天准科技(688003.SH)、华兴源创(688001.SH)、凌云光等系统集成商和装备制造商。

GGII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各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份额均已超70%,其中光源国产化率超90%、镜头国产化率80%左右、工业相机国产化率超70%;同时,国产品牌在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后来居上,份额占比已达到58.43%,略高于进口品牌。

机器视觉赛道国产化加速,不过目前高端镜头、高端CCD和CMOS、智能相机、高速图像处理软件等核心组件设备大多来自国外企业,本土厂商技术仍待蜕变。

天准科技此前对外称,“一般应用场景下的机器视觉部件,其供应链都非常成熟,国内国外都有很多供应商,相互可替代性也很强。”

据GGII数据,生产成本方面,中游零部件环节占比超60%,底层软件系统开发占比19.88%,其中元器件成本中相机占比最大,为27.11%。

此外,国内视觉应用目前仍处发展早期阶段,特别是3D视觉领域尚未出现明显寡头格局,多数企业仅专注于单一领域,如缺陷检测、矢量测量、视觉定位等。

中游方面,部分系统集成商主要依赖上游零部件厂商实现研发能力,竞争力不足。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为降本增效、减少上游供应的不确定性风险,或考虑到部分外采标准器件无法满足应用场景的特定需求,已有中游集成商开始向上游延伸。

对此雷宇告诉财联社记者,“顺着产业链延展,在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里都可能会发生,关键看所处的阶段,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另一方面就是技术,一旦被别人卡住,很多要交付的东西就难以完成。”周红谱亦对财联社记者称,“企业往上走跟往下走,取决于两个关键点。一是基因,二是时机。我们是一家以软件为核心的公司,未来会不会踏入硬件领域,其实不好讲。”

(编辑:曹婧晨)

收藏
106.97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0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