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能科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最大想象,或许在于其换电业务的布局和发力。相比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在出租、网约、重卡、轻卡等运营场景下优势明显,可显著提升车辆运营效率。此外,通过车电分离模式,降低新能源汽车购车成本。
《安安访谈录》是界面财联社执行总裁徐安安出品的一档深度访谈类栏目。从投资角度对话1000位行业领军人物,覆盖传媒创新、VC/PE、信息服务、金融科技、交易体系、战略新兴等方向。
《The One | 对话上市公司掌门人》是由《安安访谈录》出品的系列专访,以龙头企业掌门人的访谈为一手信源,透过他们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展现公司价值、行业生态和未来投资方向。
本期访谈人物:
协鑫能科总裁 费智
“只有综合成本低于油气以及充电,换电模式才会占领移动能源市场。”
▍个人介绍
协鑫能科总裁
▍第一标签
移动数字能源科技的先行者
▍企业简介
协鑫能科(002015.SZ)是国内最大的非公有制电力控股企业协鑫(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19年5月,协鑫能科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主业聚焦绿色能源运营和综合能源服务,并提出以车为能源载体,以电池为核心资源,以港为基础设施,搭建绿电、港站、车、电池、储能生态闭环,推动绿色能源与汽车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
协鑫能科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最大想象,或许在于其换电业务的布局和发力。相比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在出租、网约、重卡、轻卡等运营场景下优势明显,可显著提升车辆运营效率。此外,通过车电分离模式,降低新能源汽车购车成本。
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生态格局日渐成型,协鑫能科的业务版图不断完善。费智表示,协鑫电港仍将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市场动态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的建设、消费需求。
新能源车的充电焦虑似乎从未断过。伴随着电车需求的爆发,原先不被看好的换电领域亦引资本争相布局——而协鑫能科是最早一批布局换电业务的公司之一。换电业务一直被认为是大生意,却非好生意。不过,据了解,协鑫能科换电业务目标在今年实现盈利。而在换电行业标准落地后,市场或将进一步爆发。
近日,对市场关心的换电站布局,商业模式、行业机遇以及掣肘方面的问题,第三方换电服务商协鑫能科(002015.SZ)总裁费智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
费智表示,换电站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因此选址的依据在于客户需求。商用车换电站重点落于资源型地区,而乘用车换电站目标是在重点城市中迅速建起网格化服务。只有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换电需求的放量才可同步促进成本的下降。据费智介绍,在乘用车和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换电市场,协鑫能科的目标是占据到30%以上的市场份额。
换电市场未来可期,亦吸引到新能源车巨头争相布局,包括吉利整车厂商,也包括宁德时代等电池巨头,此外启源芯动力、奥动等第三方换电服务商实力同样不俗。协鑫能科能否成功“抢滩”换电市场,时机非常重要。
01
——————————
谈目标:未来换电业务市占率达到三成
协鑫能科作为新能源车换电市场的“排头兵”,受到资本青睐,8月5日收盘价为15.81元,从2021年初至今涨幅超160%,最新市值257亿元。
热捧背后,是中国换电市场经历漫长冷遇后迎发展契机。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25年换电站运营市场规模将达616亿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90%。其中换电乘用车运营市场规模约260亿元,CAGR约85%,换电商用车运营市场规模约356亿元,CAGR约95% 。
协鑫能科前身为霞客环保,2019年5月,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协鑫智慧能源成为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主业转型为清洁能源发电及热电联产运营商和服务商。从营收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仍然是公司的绝对主业,电力销售去年实现营收66.41亿元,占比达到58.70%。
不过,作为民营电力巨头协鑫集团下属公司,协鑫能科真正给市场带来想象的,则是其在换电业务的布局和发力。
“公司计划是传统业务正常发展,并为移动能源业务赋能,换电业务目标在今年实现盈利。”协鑫能科总裁费智对记者表示,在换电市场,公司的市占率目标是超过30%。
据悉,目前协鑫能科在建换电站150家,全年目标建成300家。上半年,汽车产业链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大,包括车企和电池厂的采购和供应等也有受阻,不过目前是咬定目标不放松。
值得一提的是,协鑫能科正式推出基于车电分离的系列租售产品方案,包括整车(车身+电池)以租代购、电池经营性租赁、车身以租代购+电池经营性租赁三大类型。“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协鑫能科总裁费智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车身以租代购+电池经营性租赁模式下,乘用车租赁周期最长8年,商用车最长6年,大幅减小了车辆运营商的购车资金压力。
费智对记者表示,推广换电模式的指导思想,在于经济性。通过车电分离模式,对于小型B端客户或者个人乘用车主,至少解决他们一半的资金问题,非常有吸引力。只有综合成本低于油气以及充电,换电模式才会占领移动能源市场。
02
——————————
谈市场:瞄准300公里以上电池长距离续航里程
换电模式的显著优点,在于改变充电模式下新能源汽车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在协鑫能科的电港模式中,可以把电车补能时间缩短至3分钟以内,而充电桩完成时间则至少在30分钟以上。
基于此运作模式,协鑫能科瞄准的细分市场集中在300公里电池长距离续航里程,其基本的逻辑在于,减少商用车和乘用车车主补电等待时间,实现多接单。
费智对记者表示,相比较于充电桩,换电可以实现像加油站一样,对车辆实现高效补能。换电站建成后,乘用车可以服务150到180辆,重卡服务在50到60辆。
据费智介绍,前期对市场渗透预算中,换电站负荷率计划在30%以上。在实际开发过程中,通过与其他B端公司比较,为了降低服务价格,在保证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就需要提高设备利用率,理论上负荷量可以达到70-80%。
在换电站选址上,协鑫能科目前已经布及全国多个省份。商用车方面,在京津冀还有内蒙、山西、陕西、安徽等地以重卡为主,针对煤、铁、矿石运输等。以安徽凤阳为例,当地矿石资源丰富,重卡换电站为当地车主提供高效服务。乘用车方面,目标在南京、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城市迅速建成网格化服务。
费智对记者表示,换电领域目前更多潜在用户处于观望状态,效果体现还需要时间。为了加速抢占市场份额,推动业务,公司正在着手做生态企业布局,比如和物流企业合作,从运输单位提高换电车的需求。今年6月,协鑫能科联合快成物流成立能源科技公司,共同推进换电服务在物流领域推广。
费智预测称,电动重卡将从现在4%渗透率提升到2025年的40 %,换电在其中占比超过50%。由于其具有里程长,用电量大的特点,对换电需求会更明显,未来占比有望超过七成。
乘用车方面,目前出租车网约车电动化占比已经达到50%左右,未来几年会达到80%,其中换电的占比从目前10%左右到2025年提升至40%以上。
03
——————————
谈标准:加速落地利于市场推广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主要有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和换电。三者各有优势和不足,不过在换电方面,换电标准不统一直是行业发展的掣肘。
今年以来,换电站建设尤其受关注。公开资料显示,8月1日,首座蔚来与壳牌合作的充换一体站上线运营,标志着蔚来与壳牌在电动汽车能源领域的合作正式开启。更早之前,宁德时代于今年初推出换电品牌EVOGO,并将面向全部车企。
此外,奥动新能源、国电投参股的启源芯动力等,在换电领域同样争相布局。多家券商机构认为,2022年是换电站放量元年,商业化进程显著加快。
不过,机遇之下,挑战亦十分显著,换电市场缺少统一行业标准造成各自“占山为王”的局面。费智认为,行业标准化是业内积极推进的工作,只有在实现标准统一后,换电市场才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费智对记者表示,最早做换电业务的是车企,但其短板也很明显,社会化网格布局薄弱,还要面对同业公司间技术壁垒。电池厂做换电的优势在于配套,但是又会面对车企话语权更高的局限。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各个厂家换电模式都不同。
好消息是,近日全国纯电动商用车、纯电动乘用车换电标准起草组工作会议在厦门举行。据悉,此次起草组会议重点围绕QC/T《纯电动乘用车车载换电系统互换性》、QC/T《纯电动乘用车换电通用平台》、QC/T《纯电动商用车车载换电系统互换性》等相关草案进行了讨论。
费智认为,标准化是迟早的事情,标准化后换电市场会更大。无论是换电业务运营企业,还是整车厂、电池厂等产业链公司,都不太可能针对每一个车型去研发生产换电装置,标准和需求的差异将不利于市场推广。
如果实现换电标准统一,对第三方运营服务商而言,更有利于成本降低。“全国范围做换电布局,对资源整合能力挑战非常大。”费智表示,协鑫能科作为能源企业,在“老本行”方面,需求管理和能效管理是优势。
———————
访谈人物录:
(按首字拼音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半导体: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自动驾驶芯片行业创业“老炮”)
英特尔大数据技术全球首席技术官:戴金权(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专家)
宠物经济:
佩蒂股份董事长:陈振标(“宠物食品”第一股掌门人)
储能设备:
南都电源董事长:朱保义(储能全场景应用的构建者)
传媒创新:
《科创板日报》主编:徐杰(一级市场及科创板权威报道和服务平台)
动力电池: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动力电池行业勇闯者)
协鑫能科总裁:费智(移动数字能源科技的先行者)
高端装备:
天宜上佳董事长:吴佩芳(轨交耗材龙头“掌门人”)
工业软件:
群核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3D云设计SaaS引领者)
光伏电力电子设备:
昱能科技董事长:凌志敏(美国硅谷技术背景,国内微型逆变器先行人)
景观设计:
奥雅股份联合创始人&董事总裁:李方悦 (数字科技与文旅融合的先行者)
LED电子设备:
木林森创始人:孙清焕 (LED封装及应用产品供应商)
券商机构:
安信证券副总裁:魏峰(券商O2O财富管理“探路人”)
德邦证券副总裁:顾勇(从保险到券商的跨界先锋)
富途董事总经理、国际化战略及财富管理负责人:曾煜超(科技券商依托互联网开拓财富管理业务的探索者)
光大证券业务总监:梁纯良(兼有一线经验和全局思维的券业财富设计师)
华林证券CEO:赵卫星(首批成功试水数字金融的跨界领路人)
华泰金控董事总经理兼张乐通全球负责人:朱亚莉(中资券商APP国际化探索者)
华西证券董事长:鲁剑雄(深耕金融数十年的跨界券业掌舵人)
国海证券副总裁:蒋健(深耕券商财富管理的马拉松跑者)
国泰君安证券私人客户部总经理:张谦(财富管理行业的奋楫者)
华福证券首席信息官、零售业务条线事业部总裁:王俊兴(精通金融与IT的券业先锋)
瑞银证券财富管理主管:高慧(瑞士财富管理“百年老店”的中国女高管)
申万宏源证券固定收益融资总部总经理:范为(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资深专家)
天风国际董事长:王勇(最懂风险管理的中资券商出海掌舵手)
湘财证券副总裁:周乐峰(从证券一线强势崛起的初生代大V)
评级机构:
东方金诚董事长:崔磊(资管、银行、信评等多领域资深专家)
中诚信国际董事长:闫衍(头部评级机构的管理者人)
权威专家、研究学者: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魏琪嘉(国家发改委系统、产业经济领域专家)
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冯奎(曾任国家发改委研究员,城镇化议题专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长湧(国家发改委系统、宏观经济领域外贸专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盛朝迅(国家发改委系统、产业经济领域专家)
汽车零配件:
森麒麟总经理:林文龙(轮胎新势力领军人物)
企业服务:
神策数据创始人:桑文锋(数据闭环方法论SDAF的提出者)
科沃斯蒲公英加速器CEO:陈亮(中国科技优质项目投资蓄水池建设者)
酷克数据联合创始人:简丽荣(云原生数据库“从无到有”的推动者)
数说故事创始人&CEO:徐亚波(行业领先的大数据AI独角兽企业“掌门人”)
顺网科技董事长:邢春华(泛娱乐产业数字化的推动者)
人工智能:
达观数据董事长:陈运文(文本数据智能化处理研究与工程专家)
复亚智能CEO:曹亚兵(无人机全自动飞行系统领域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数字安全及测试测量:
东方中科董事长:王戈(中科院技术资本领军人物)
投资机构:
鼎心资本创始合伙人:胡慧(聚焦半导体产业链的VC投资人)
鼎兴量子创始人:金宇航(成都新能源与新材料ToB领域资深投资人)
东方引擎合伙人、副总经理:李慧鹏(连续多年保持优秀投资业绩的债券金牛基金经理)
复星创富联席董事长:徐欣(产业背景深厚的科技投资人)
汉理资本董事长:钱学锋(资深天使投资人、A轮学堂创办人)
活水资本创始合伙人:许乐家(东南亚创投圈探索者)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宋向前(消费服务行业冠军的“超级陪练”)
朗盛投资合伙人:李佳(科研出身,服务过百家生物医疗企业的早期投资人)
唐兴资本创始人:宫蒲玲(硬科技赛道“有温度的资本”发起人)
元起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何文俊(数字世界的安全守卫者)
中欧资本董事长:张俊(华为前副总裁、硬科技战略投资者)
新能源: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光伏产业海内外垂直一体化布局的领航者)
新汽车: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汽车界的“超级工程师”)
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张勇(打造高品质智能电动车的产品经理)
信托机构:
平安信托运营中心总监:龙健(平安信托,信托业科技实力的标杆)
云南信托总裁:舒广(云南信托,信托转型战略践行的先行者)
新消费:
魔筷科技创始人:王玉林(直播电商供应链服务商)
行云集团创始人:王维(全球D2C供应链)
新一代信息技术:
洞见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姚明(数据价值安全释放的推动者)
华天软件董事长:杨超英(国内首套机械CAD创立者,工业软件领域领跑人)
山石网科董事长:罗东平(网络安全领域早期海归工程师、科创板公司创始人)
银行理财:
汇华理财资产配置总监:马少章(汇华理财,中长期稳健投资老将)
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光大理财,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者)
农银理财董事长:马曙光(农银理财,提供最佳客户体验的践行者)
影视文化:
华策影视总裁:傅斌星(新时代文化产业生力军)
医疗健康:
佰仁医疗董事长:金磊(国产心脏瓣膜介入治疗新时代的开创者)
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中国基因测序开拓者)
春雨医生CEO:王羽潇(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模式探路者)
东方生物创始人:方效良(体外诊断领域全产业链布局的开拓者)
复锐医疗董事长:刘毅(中国能量源医美器械头把交椅的掌舵人)
和元生物董事长:潘讴东(基因治疗CDMO“独角兽”企业的掌门人)
曼朗医疗CEO:唐德凯(高端私营精神心理医疗机构践行者)
天鹜科技创始人:洪亮(AI新药开发领航者)
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连锁口腔医院数字化的先行者)
未知君联合创始人兼CEO:谭验(AI+BT微生态制药闭环探路人)
沃比医疗CEO:安穆克(Michael Alper)(神经介入领域出海的先行者)
星奕昂创始人:王立群(国内细胞治疗领域的早期开拓人)
中科新进创始人兼董事长:任培根(多肽药物赛道的科学家创业者)
自动驾驶:
纵目科技CEO:唐锐(自动驾驶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的14年研发管理老兵)
宏景智驾创始人兼CEO:刘飞龙(自动驾驶大潮中的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