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中证协发布的《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94家券商在产品代销竞赛中的激烈程度跃然纸上。作为观察财富管理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家券商代销收入规模与排名变化也显示出转型的不同成色。
财联社6月22日讯(记者 吴昊)透过中证协发布的《2021年证券公司经营业绩排名情况》,94家券商在产品代销竞赛中的激烈程度跃然纸上。作为观察财富管理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家券商代销收入规模与排名变化也显示出转型的不同成色。
一方面,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增速显著领先。中证协统计,过去一年中,证券行业代销金融产品收入达到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对比之下,经纪业务收入的增速则不足20%。
另一方面,代销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的比重持续增长。记者根据中证协披露的数据计算,2021年这一占比已达到12.47%,较去年增加2.64个百分点;行业平均数也由去年的6.98%提升至8.54%。
在财富管理总体大发展的背景下,券商间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快速变化,并呈现几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是前10名券商总体阵容未变,但也呈现大象起舞、你追我赶。例如广发证券2021年代销收入实现同比增长87.47%,一举跃升至第2名;银河证券该项收入则实现超过120%的同比增长,由第10名上升至第7名。10亿梯队由仅中信证券1家,迅速扩容至3家,新晋者为广发证券、中金公司。
其二是代销收入的行业集中度较去年有所下降,许多非头部券商发力明显,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例如中泰证券2021年代销收入同比增长超130%至3.65亿元,一跃进入前20名阵容;东吴证券该项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超190%,排名跃升13个位次,是所有券商中排名上升最多的一家;北京高华、英大证券、华西证券等18家券商的代销收入成倍式增长。
其三是行业整体排名战上呈现激烈角逐。共有32家券商实现不同程度的排名提升,42家券商排名下滑,这当中排名变动最大的有13个位次之多。
其四是券商财富管理的产品化趋势日趋凸显,曾经过分依赖通道业务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八成券商在该项收入占比方面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共有5家券商的代销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超过20%;36家券商该项收入比超过10%。
行业代销收入高增,头部集中度有所放缓
总体上看,2021年券商在财富管理业务转型上持续发力,服务市场投资理财需求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一点从全行业代销收入规模的高增可见一斑。中证协统计,2021年行业共实现代销金融产品收入190.75亿元,同比增长51.7%,显著跑赢经纪业务收入19.6%的同比增幅。不仅如此,2021年代销收入的中位数为4418万元,较2020年增长37.98%。
2021年,中证协共对94家券商的代销收入进行了合并口径统计,较2020年新纳入统计的券商有华融证券、上海证券、甬兴证券、华兴证券。不过这4家券商的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在2021年尚位居中位数以下(中位数以上的为排名前47位的公司)。
与2020年相比,券商代销收入的首尾差距有所拉大。2021年排在首位的中信证券与排在末位的国开证券相差已达到26.8亿元,2020年排在首位的中信证券与排在末位的网信证券则相差20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头部效应仍然突出,排在前10位的券商市占率仍然占据大半壁江山,且前10名单与2020年保持一致,包括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
不过另一方面看,代销收入的行业集中度则有所缓解,其中CR3(代销收入前3位的市占率,下同)为25.79%,较2020年下降3.53个百分点;CR5为35.86%,同比下降4.07个百分点;CR10为57.91%,同比下降2.55个百分点。
18家券商代销收入翻倍,仍见大象起舞
2021年,除新进4家外,90家券商代销收入的同比增幅平均约为60%。有18家券商实现成倍式增长,其中北京高华、英大证券代销收入分别为534万元和459万元,同比增幅均逼近3倍,为所有券商中增幅最多的两家。
值得留意的是,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以上的18家券商中,有一半为代销收入中位数以上券商,即47名之前。包括前述的银河证券外,还有申万宏源、光大证券、中泰证券、海通证券、华西证券、东吴证券、国联证券、西南证券等共计9家券商。
大象起舞仍不鲜见。观察代销金融产品收入排名前10的券商同比增幅情况,除国泰君安或是由于上海证券不再纳入并表统计,而导致收入规模受到影响外,其他9家券商均实现了同比30%以上的高增。
银河证券2021年实现该项收入9.16亿元,同比增长120.07%,排名由去年的第10名提升至第7名;广发证券紧随其后,实现该项收入11.73亿元,同比增长87.47%,排名也一跃由去年的第5名至第2名;中信建投该项收入9.69亿元,同比增长71.26%,排名由第7名跃至第4名;华泰证券该项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62.53%。
然而另一面,也有7家券商该项收入下滑,且除了红塔证券外,其余6家代销收入均呈现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减少,包括国开证券、爱建证券、银泰证券、中邮证券、九州证券、华鑫证券。从排名上来看,这7家券商均位处后10%的段次。
具体来看,国开证券2021年代销收入仅1万元,同比锐减99.4%,是所有券商中下滑最多的一家,排名也由去年的第83名滑落至今年的最末位;爱建证券和银泰证券的同比减幅也均在50%以上,两家券商代销收入分别为92万元和17万元;中邮证券和九州证券的同比减幅超过30%,该项收入分别为1236万元和26万元;华鑫证券代销收入为1190万元,同比减少25.49%;红塔证券代销收入为302万元,同比减少7.36%。
洗牌式排位战,32家排名上升,42家下滑
排位座次的洗牌也是一大看点。
如前所述,前10名券商的名单虽未变化,但除了中信证券依然稳坐冠军宝座,中金公司第3名位置不改,华泰证券仍居第9名之外,其他7家券商的排位座次均出现轮换。
这当中广发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均较上年提升3个位次——广发证券一跃由第5名至第2名;中信建投挺进前5名;银河证券由第10名升至第7名。
相应的,国泰君安、兴业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则出现了排位上的下滑。其中,国泰君安由第2名下滑至第6名;兴业证券则由第8名下滑至第10名;招商证券由第6名下滑至第8名;国信证券由第4名下滑至第5名。
除了国泰君安主要是由于2021年的并表数据剔除了上海证券,兴业证券、招商证券和国信证券的代销收入增幅落后于其他前10名券商,是其排位退步的原因。具体看,兴业证券代销收入同比增长43.28%至7.63亿元;招商证券代销收入同比增长36.72%至8.02亿元;国信证券代销收入同比增长34.28%至9.51亿元。
由此可见,头部机构的代销江湖仍然处于混战状态,比拼较量仍旧十分激烈。
总体来看,2021年共有32家券商在代销收入排名上实现同比提升。其中提升最多的是东吴证券,2021年代销收入1.06亿元,由第43名提升13个位次跻身第30名;紧随其后的国联证券,代销收入0.68亿元,由去年处在中位数以下的第48名,提升11个位次跻身第37名;西南证券、华安证券、英大证券也分别实现8个位次的提升,目前分别位于第41名、54名、79名。
激烈角逐之下,共有42家券商排名呈现退坡,从下滑幅度来看,排在后半段的券商变化更大。
其中,中邮证券下滑13个位次至第71名,是排名退步最多的券商;粤开证券、国开证券均下滑11个位次,分列第64名、94名;华宝证券、华鑫证券、爱建证券均下滑8个位次,分列第62名、72名、88名。
2021年有16家券商排名未发生变化(不包含新纳入统计的4家)。除前述的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之外,还有6家券商来自前30名,包括东方证券、安信证券、方正证券、浙商证券、东方财富、瑞银证券等。另外,西部证券、金元证券、华金证券、万和证券等4家位居中位数以下的券商排位次序也未发生变化。
代销收入占比继续提升,财富管理产品化趋势显著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的提速,也清晰体现在代销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的继续提升。
从中证协统计的全行业情况看,2021年券商代销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47%,较去年9.83%的比重再增加2.64个百分点;行业平均数由去年的6.98%提升至8.54%,显示出大财富管理产品化的趋势正日渐清晰。
具体来看,2021年共有36家券商的代销收入占经纪业务收入比超过10%。其中,华创证券代销收入3.45亿元,占经纪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0.09%,为94家券商中最多。
占比超过20%的券商中,不乏多家头部或大型券商。例如中信证券的该项占比达到24.43%,同比增长1.64个百分点,仅次于华创证券;兴业证券该项占比为23.06%,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东方证券该项占比为21.37%,同比增长2.74个百分点;浙商证券该项占比为20.27%,同比增长4.45个百分点。
此外,代销收入前10券商中,中金公司的该项占比达到19.35%,同比增长1.07个百分点;中信建投该项占比为17.6%,同比增长4.79个百分点;广发证券该项占比为16.1%,同比增长5.69个百分点。
不过另一面,也有32家券商代销金融产品在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仍不足5%,甚至有7家不足1%,包括甬兴证券、爱建证券、九州证券、网信证券、国开证券、华兴证券和银泰证券。
在代销收入占比的同比变化上,近八成券商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显著的是银河证券、财通证券、恒泰证券等3家券商,较2020年相比,该项占比提升超过6个百分点;广发证券、国联证券、华西证券、山西证券等4家券商的该项占比则实现5个百分点的提升。
但与此同时,也有16家券商的该项比重出现缩减。其中,中邮证券的该项占比同比减少7.6个百分点至11.25%;瑞银证券该项占比同比减少3.52个百分点至17.5%;开源证券、英大证券也分别同比减少2.72和2.56个百分点,至11.25%和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