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丹尼尔斯的生平与时代(下)
2022-06-15 14:39 星期三
作者:Norma Buchanan 表情mytime
丹尼尔斯对于他所发明的同轴擒纵机构为制表业所带来价值的估计是巨大的。

1981年,乔治·丹尼尔斯(George Daniels)撰写的《钟表制作》(Watchmaking)出版,它同样在机械钟表的复兴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993年于哈佛举行的一场有关约翰·哈里森(John Harrison,首个高精度航海天文钟的发明者)的研讨会期间,丹尼尔斯发表演讲,指出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年轻人投身钟表制作艺术。在该书出版后不久的一次采访中,丹尼尔斯向记者表示该书的目的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完成常规任务,而是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手艺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去教导学生,而是要向他们展示没有事情是值得他们害怕的”,他说道。

image

《钟表制作》

Michael Clerizo在传记《乔治·丹尼尔斯:制表大师和他的艺术》(George Daniels: A Master Watchmaker & His Art)中专门花了两个章节讲述丹尼尔斯最为人所知的成就,发明同轴擒纵系统。传记的副标题为“同轴擒纵系统发明者的故事”,彰显了这一成就在该书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书籍护封上的文字在这一话题上似乎偏离了轨道:“同轴擒纵机构是1754年Thomas Mudge发明叉瓦式擒纵机构以来,实用钟表设计领域首项值得注意的技术进步,它帮助挽救了面临被批量生产石英腕表取代危险的机械制表业。”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同轴擒纵系统与机械表的复兴完全没有关系,该复兴在同轴擒纵机构投入市场时就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此外,同轴擒纵系统只被一家,尽管是行业主流的一家钟表品牌——欧米茄所采用。假设丹尼尔斯从未发明过同轴擒纵系统,机械钟表业的场景也不会与今天有多大的不同。

image

乔治·丹尼尔斯发明的同轴擒纵

但是读者不应该根据护封来评价这本书。Clerizo本人并没有做出过这样的论述,而是专注于解释同轴擒纵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发明背后的故事,丹尼尔斯寻找买家的艰苦努力,以及最终被欧米茄所采用。

Clerizo写道,同轴擒纵源自丹尼尔斯改进机械表从而使其能与石英表进行竞争的愿望。从1975年开始,他花了3年时间研究擒纵机构,随后开始了推销该技术的艰难努力。在随后的数年里,他找了20多家瑞士钟表制造商,希望他们能采用自己的技术,其中为了说服Patek Philippe(百达翡丽),他就花了整整4年,但是仍然失败了,而Rolex(劳力士)仅用了数月就拒绝了这项技术。

image

乔治·丹尼尔斯把同轴擒纵应用于自己制作的腕表

丹尼尔斯对于同轴擒纵机构为制表业所带来价值的估计是巨大的,也有些人会说其略显华而不实。在1982年与《瑞士钟表杂志》进行的一次访谈中,丹尼尔斯说道,“我坚信一枚出色的瑞士腕表配上良好的瑞士上链装置和丹尼尔斯擒纵机构将可运行10年而无需进行维修。这就是他们击败所有电子产品生产商的方法。”丹尼尔斯相信他的擒纵系统最终将胜过石英表,并不是因为它能和石英表一样精准,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人真正需要石英振荡器所提供的精准度,但是石英表需要频繁地更换电池。另一方面,他的腕表可以运行十年而不用进行任何维修保养。

image

乔治·丹尼尔斯

丹尼尔斯对同轴擒纵系统商业潜力的极高评价,使得他对行业不能接受他的技术而感到十分痛苦。他将这一结果主要归因于瑞士钟表制造业不愿意相信像他这样的外国人。丹尼尔斯在数十年后向Clerizo谈及这段经历时,仍感到有些愤愤不平。

Clerizo详细阐述了丹尼尔斯对瑞士人排外情绪的断言。在回应瑞士钟表大师Jean-Claude Nicolet对于同轴擒纵系统的批评时,他引用了丹尼尔斯的话:“这是我遇到的最令人震惊的‘非瑞士发明’的例子……他似乎在说,‘你这令人讨厌的外国佬,为什么还不走开。’”这种态度在瑞士十分普遍,丹尼尔斯坚称。“这些人(指丹尼尔斯在1978年最早展示同轴擒纵机构时造访的瑞士公司)的傲慢行为十分严重”,他对Clerizo说道。

image

乔治·丹尼尔斯

Clerizo并没有直面丹尼尔斯的断言是否完全正确这个问题。毕竟,利用同轴擒纵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它的益处尚未经过证实。没有人知道该擒纵装置的主要卖点,更长的维修间隔会否让投资有所回报。此外,丹尼尔斯试图在石英危机最严重的几年中推销他的机械擒纵装置,而那时的瑞士钟表业正处于一片混乱,他们没有资金能投资在任何技术上,更不要说是大多数公司认为没有未来的机械腕表技术。瑞士人拒绝丹尼尔斯是排外情绪还是合理谨慎的结果,还是二者皆有?

image

1994年,乔治·丹尼尔斯与ETA(斯沃琪集团旗下的机芯制造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故事在1994年有了一个快乐的结局,丹尼尔斯终于找到了想要采用同轴擒纵系统的公司——欧米茄。然而丹尼尔斯和他的发明仍将面临一段困难时期,他为将同轴擒纵投入市场所耗费的漫长时间感到沮丧。同时,他不理解也不同意欧米茄的技术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电脑。“这是个他所不了解的世界”,Clerizo告诉WatchTime。事实上,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丹尼尔斯才开始认识到电脑能做些什么。Clerizo说道,“2011年9月我在(马恩岛)他家中,和他一起浏览互联网。他对他能在互联网上学到的东西感到惊讶。”

image

欧米茄生产的同轴擒纵

然而丹尼尔斯和欧米茄之间并没有像谣传的那样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乔治和欧米茄之间的关系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矛盾而激烈”,Clerizo对WatchTime表示。“他们之间更多的是相互赞赏。我所遇见过的所有来自欧米茄、Nivarox(Swatch集团旗下负责开发基础零件的瑞士钟表公司)或ETA公司的人,无不对乔治和他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最由衷的尊敬和钦佩。”当同轴擒纵系统最终投入批量生产,并及时赶上1999年的巴塞尔钟表展时,丹尼尔斯欣喜若狂。为表示庆祝,他为自己买了一辆红色的1932年版Alfa Romeo(阿尔法·罗密欧)8C Spider跑车。

image

乔治·丹尼尔斯热衷于收藏老爷车

丹尼尔斯的健康状况在Clerizo开始撰写传记时已经急剧恶化。他数十年前就已罹患了多种严重的疾病:肺结核、咽喉癌、致人虚弱的髋部疼痛以及心脏病。他已接受了两次心脏搭桥手术,并佩戴了起搏器。“在他85岁高龄之际,乔治·丹尼尔斯就像古代的羊皮纸一样脆弱,并且像营养不良的孩子那样瘦弱”,Clerizo这样描述丹尼尔斯在他们最后一次会面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Clerizo本人也在这本书即将完稿时突发心脏病和中风,从而将该项目推迟了数月。)丹尼尔斯于2011年10月26日去世,当时他已无法承受数天前接受的髋关节置换术的打击:一次他无论如何都坚持进行的手术。

image

乔治·丹尼尔斯(George Daniels,1926-2011)

本文仅代表转载平台和作者本人观点。
经公众号“表情mytime”(ID:chronos_mytime)授权转载。原文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刊登于《Chronos手表》2017年第5期。

阅读原文

收藏
99.48W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0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