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港或成潮流 机构预计“双重上市”变主流
2022-06-08 14:06 星期三
财联社 胡家荣
天风海外指出,双重主要上市可以纳入港股通,因此预计未来中概回港选择双重主要上市的比例提升。

财联社上海6月8日讯(编辑 胡家荣)伴随着多项利好政策出台,这令市场出现明显反弹,以中概互联网股为例,美团-W(03690.HK)在近23个交易日中累计涨幅达16%。

image

注:美团自5月以来走势

中概股以及互联网股持续反弹,令KraneShares中概互联网指数ETF近日资金大幅流入,这也成为追踪新兴市场股票的ETF流入较大的指数基金之一。

据悉,KraneShares中概互联网ETF是目前海外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中概股ETF,该指数重仓包括腾讯控股(00700.HK)、阿里巴巴(09988.HK)在内的互联网公司。

除了政策利好和外围市场看好之外,天风海外近日指出,当前中美监管合作基础大于分歧。双方主管部门均释放了积极沟通的意愿,近期均表示已取得一定进展,若后续如双方沟通能够按照中国监管部门倡导的“从解决问题的目标出发,以专业方式开展平等磋商”进行,并对双方协商展望乐观。

为了应对美国审计监管不确定性角度,天风预计中概股主动选择回港上市将成为趋势,同时更多机构股东也将移仓港股。

根据天风测算,目前满足双重主要上市(主板,下同)基本要求的中概股达59只,总市值1750亿美元,其中有21只同样符合第二上市要求,总市值1190亿美元。从宽口径而言,计入接近符合上市要求的中概股,可能满足双重主要上市的有64家,总市值1791亿美元,其中可能满足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有39家,总市值1749亿美元。

image

除此之外,剩余182家距离符合回港主板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合计市值228亿美元,占整体中概市值约11%。剩余182家中概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市值的中位数约47%,较多公司具备一定私有化基础。

截至目前,已有22家中概股回港上市,其中多数企业选择二次上市,而仅有少数企业选择双重主要,其中主要原因是,二次上市或是出于第二上市豁免规则较多,审核周期较短。

image

而双重上市与普通的IPO并无差异,门槛也相对较高,同时遵守两地不同的监管规则,不过双重主要上市可以纳入港股通,因此预计未来中概回港选择双重主要上市的比例提升,同时期待目前已完成二次上市的公司主动转换为双重上市。

事实上,当前已有部分公司宣布转换至双重上市,例如再鼎医药-SB(09688.HK)和哔哩哩哔(09626.HK)。除了那些已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之外,知乎-W(02390.HK)和贝壳-W(02423.HK)均选择双重上市,并完成在港股上市。

中概股回港上市 港股能否承接住?

根据宽口径统计,若64家中概股回港,即使谨慎假设15%新发股比例,潜在融资需求或不超过2100亿港元,如平均分布于2022-2023年,港股主板承接压力整体可控。2022年以来中概回港介绍上市成为主流。如按照5%或8%的新发股比例,对应潜在融资需求仅约700、1100亿港元。

天风海外指出,在中概股大面积回港后,交易流动性可能会有所稀释。合并22家已回港企业以及64家潜在回港企业,如果简单假设这些公司40-70%的股份交易在港股,且股份迁移至港股后不会影响换手率。对应86家企业潜在港股日均交易额约370-650亿港元,相当于过去3个月港股主板日均成交额34%-60%。

image

但在2019以来,港股市场扩容(中概股回归),恒生综指交易流动性却有所提升。阿里巴巴、京东、网易、哔哩哔哩回港上市后,美股+港股整体换手率反而有所提升。优质资产股份转移至港股并未释流动性,我们认为或许更应该从动态视角看待此问题。如未来多渠道资金可以良性循环,中概回归的潜在交易流动性压力或亦相对可控。

为此,天风海外解释称,目前大部分投资中概股的机构投资者均拥有港股投资权限,公司股份转移至港股,或也伴随着可配置资金流入港股。同时自阿优质资产聚集下,香港作为中国新经济“桥头堡”定位进一步夯实,进一步吸引全球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天风预计未来有望更多中概股选择双重主要上市回归港股、或者由第二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这些优质公司纳入港股通过后,将会进一步吸引南向资金配置。中概回港后可以纳入更多市场基准指数,如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恒生科技指数,将有望带动资金增配。

收藏
68.74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2.19W 人关注
1.02W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