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程度的内外部风险和挑战,一季度中国经济仍处筑底阶段。但随着财政政策的大力度落实,房地产监管政策的因城施策、边际调整,货币政策的相继调整,都将支撑二季度经济企稳。经济增长的动能有望在稳增长组合拳及中长期信贷支撑下逐步恢复。
财联社4月27日讯(记者 吴昊)2022年一季度,全球地缘政治冲突爆发,美联储开启快加息进程,全球经济走向“滞胀”的担忧不绝于耳。同时,受本土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受前期政策叠加冲击等,中国经济正站在新趋势、新动态之下。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谈到,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程度的内外部风险和挑战,一季度中国经济仍处筑底阶段。但随着财政政策的大力度落实,房地产监管政策的因城施策、边际调整,货币政策的相继调整,都将支撑二季度经济企稳。经济增长的动能有望在稳增长组合拳及中长期信贷支撑下逐步恢复。
人民币汇率方面,钟正生认为,人民币汇率在较高水平上的调整,未必是件坏事。人民币汇率作为货币宽松的另一种形式,也有助于缓释企业现金流压力。他同时谈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最根本保障。
国内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完成“筑底”
日前,央行公告自4月25日起“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各0.25个百分点。对此,钟正生谈到,降准以“全面+定向”的方式落地,从近期国常会上与货币政策相关的表述看,也越来越积极主动。
目前来看,一季度“宽信用”正在发力。从结构上看,一季度中长期贷款投放的抓手主要是制造业、基建和绿色领域贷款。
钟正生认为,预计货币政策护航“宽信用”之下,中长期贷款增速将在2022年二季度企稳。同时,财政政策留抵退税和专项债也将在二季度加速落地。“稳增长”和“宽信用”支撑下,经济增长的动能将逐渐恢复,国内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完成“筑底”。
展望二季度及上半年经济形式,钟正生谈到,过去三轮宽信用过程中,中长期贷款的起量都意味着宽信用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实效已现,伴随着主要经济指标的改善。具体来看:
一是,在引导银行下调居民个人按揭贷款利率、鼓励投放房企并购贷款、积极配合保障房开发的带动下,地产领域的增量贷款投放存在抓手。信贷资金支撑之下,房地产开发投资“硬着陆”风险不大。
二是,财政稳增长诉求之下,“十四五”重大项目和绿色基础设施升级方向的资金需求旺盛,中长期贷款或将配合财政发力,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三是,在碳减排支持工具与煤炭清洁生产再贷款的支持之下,非基建的绿色领域贷款需求有望更充分地被满足,支撑绿色领域投资增速的抬升。
四是,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大中型国企既有加杠杆的能力,又在并购整合、设备更新升级与战略性投资等方面存在现实的融资需求,亦可撬动相关贷款的投放。
五是,支小再贷款、留抵退税政策、减少收费等助企纾困政策,有望助力中小企业的预期企稳,稳定相关中长期贷款与投资增速。
特别是,今年财政安排1.5万亿留抵退税政策正是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对症之举: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需求走弱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增值税留抵规模趋于扩大;且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增值税留抵负担也相对较大。集中退税政策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市场主体的成本压力。
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最根本保障
人民币汇率可能会震荡调整一段时间,不过钟正生认为,相比于人民币汇率点位的走贬,人民币调整的节奏与幅度更为关键。更加调适的货币宽松节奏,更加积极的跨国监管合作,以及更有针对性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才是应对人民币汇率贬值过程的重中之重。
钟正生谈到,首先,人民币汇率在较高水平上的调整,未必是件坏事。2021年8月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已经突破了前期高点,其持续攀升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愈发变得不容忽视。人民币汇率作为货币宽松的另一种形式,也有助于缓释企业现金流压力。
其次,货币政策需注意宽松节奏,避免人民币汇率“超调”。在人民银行过去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可以看到其对于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不同情形有不同的应对。当前,中国资本外流的隐忧再现,货币政策可以“以我为主”,但需要注意宽松节奏,避免人民币汇率超调。
再次,监管部门应注重维护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节奏。与海外监管当局积极沟通,形成规则体制的共识基础,维持外资平稳配置人民币资产的节奏,减少因非经济因素带来的意外冲击。
最后,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汇率稳定的最根本保障。在俄乌冲突加剧全球“滞胀”风险的背景下,若中国能够在保供稳价上取得更大进展,亦将成为人民币汇率的坚强后盾。因此,钟正生认为,仍看好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完成“筑底”的前景,这将是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的根基。
稳增长政策蓄力,基建与制造业投资有望助力经济企稳
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8%,相比去年四季度的4%有所回升,在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情况下,稳增长政策在蓄力。
钟正生认为,基建与制造业投资有望助力经济企稳。预计二季度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快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对上半年基建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专项债快速发行之后,二季度专项债资金预计将加速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
尤其在制造业方面,财政1.5万亿的退税政策将从4月开始陆续落地起效,1万亿减税政策也将进一步发力;一季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9.5%,约占到一季度企业中长期贷款的22.6%。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发力有望有效抵消上游成本上升的负面冲击,有助于制造业投资增长动能逐步增强。
同时,钟正生谈到,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一定程度的内外部风险和挑战,一季度中国经济仍处筑底阶段。但随着财政政策的大力度落实,房地产监管政策的因城施策、边际调整,货币政策的相继调整,都将支撑二季度经济企稳。
对下一步跨周期与逆周期调控作政策建议时,钟正生谈到可聚焦四个方面:
一是国内外货币政策“松紧差”加大、结构性通胀风险仍未解除,我国货币政策宽松所面临的约束有所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或将转为对结构性工具及宏观审慎政策的使用,但也需关注全局性货币宽松的积极信号意义。与此同时,财政政策需要在稳增长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是以“新市民”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财政对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等区域战略的支持,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发展。
三是俄乌冲突后,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局势更趋复杂,从而对中国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财政政策应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高效支持“自主可控”。
四是强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拓宽防疫政策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