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学者秦朔在策略会上表示,与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不同的是,随着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当前的中国已进入白银乃至青铜时代,因此,从投资逻辑上看,已从原先的“地产+基建+间接融资”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逻辑,逐渐转变为以“科创+内需+直接融资”的生产性价值创新逻辑为主。
财联社(深圳,记者 吴昊)讯,中国两大投资逻辑正发生动态变迁,并将对居民投资产生深刻影响。后疫情时代,如何从大变局中找准投资方向?1月6日,平安证券2022年度投资策略会给出解法。
知名学者秦朔在策略会上表示,与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不同的是,随着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当前的中国已进入白银乃至青铜时代,因此,从投资逻辑上看,已从原先的“地产+基建+间接融资”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逻辑,逐渐转变为以“科创+内需+直接融资”的生产性价值创新逻辑为主。
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成熟,专业机构投资者正快速壮大,市场的定价权逐步转向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正成为普遍共识。对此,平安基金基金经理神爱前表示,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应该树立中长期的投资理念,用闲钱进行投资。
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表示,2022年可关注产业转型升级和基本面边际改善的两大投资主线。
一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包括科技创新驱动及绿色转型两大方向,可关注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以及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占比提升带动的行业规模扩张,传统行业的绿色升级等;二是关注基本面可能有边际改善的一些行业,如消费类的板块,白酒、餐饮、酒旅等。
当前投资逻辑以生产性价值创新逻辑为主
在秦朔看来,中国两大投资逻辑,一直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其一是“地产+基建+间接融资”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逻辑。其典型特征是抓住过去几十年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升浪,用杠杆扩张资产负债表。“谁借的钱多,投到土地和房产上,就可能躺赢,坐收资产升值之利。但是现在,这个逻辑受到了重大挑战。”
其二是“科创+内需+直接融资”的生产性价值创新逻辑。通过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创造出新价值,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水平的向往。这样的公司在其成长过程中,更多受到直接融资的支持,目前的估值水平也更高,比如抖音、微信等。
秦朔认为,目前中国的投资逻辑已不再以第一逻辑为主。“从现在起,第二个逻辑会开始成长中国经济的主要逻辑,并成为投资聚光灯的焦点所在。同时,第一个逻辑没有消失,依然存在。”
这首先是源于人口老龄化和整个宏观负债水平的上升,以及房住不炒的约束;其次是由于中国当前资本供给能力、研发投入能力、工程师红利等内生条件,以及卡脖子问题和双碳问题的倒逼,叠加这些年“中国制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的升级,使得中国可以也必须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歌猛进。
秦朔表示,“以服务于庞大的银发消费、基础消费和新消费。体验消费、服务消费、品牌消费在中国这个全球大市场上有着基石作用,而且会越来越重要。”
他同时指出,提出中国两大投资逻辑的变化,是提醒大家看到一个趋势性变化。在实际投资中,还要关注结构性变化,尤其是受政策影响,行业和企业的波动性可能较大,“仔细研究政策也是机构投资者该做的功课。”
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像牛顿和凯恩斯这样的大家都在投资中交了惨痛学费,我的智力远不及他们,所以我一直的观点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投资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去品尝,只需要选择诚信可靠的专业投资和理财机构。”1月6日,知名学者秦朔在平安证券年度投资策略会上如是谈到。
追涨杀跌、频繁操作是国内个人投资者普遍的投资惯性,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健康成熟发展,机构化特征正日趋显现。
平安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郝思婧表示,专业和普通之间差着长期系统的训练和日积月累的沉淀,“想要创造一份出色的投资记录,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工作,这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要难得多”,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是更正确的投资理念。
秦朔给出四点具体建议。一是坚持理性化、专业化、配置化三原则,注重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平衡;
二是依靠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是对的,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自己理财,财不理你”,还是要依靠专业机构;
三是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之下,投资者应当建立合理目标预期,而且要长期化考虑;
四是要注重保险和养老方面的考虑。秦朔表示,中国第三支柱养老金现在比较薄弱,未来要更多考虑养老保障问题。
关注中长期投资收益价值,“抄作业”不如买ETF
谈及普通人如何制定投资策略时,平安基金基金经理神爱前表示,投资者首先应该树立中长期的投资理念,用闲钱进行投资,“如果用来投资的钱短时间有用途,就会特别关注市场的波动,一跌就容易焦虑,一焦虑就可能做出一些不理智的选择”。
对主动管理产品来说,越是在市场波动的时候,越是市场短暂失效。“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因为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但投资者往往对于短期的波动比较焦虑,如果承受不了离场,就会错失后面的回报。”
因此,神爱前认为,偏成长型的基金产品更契合对短期波动不太会关注的中长期投资者。
将权益投资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募基金无疑也迎来了黄金时代,其中ETF产品在去年内的增速十分显著。据WIND统计,2021年内ETF总规模突破1.4万亿元,同比增加24.7%。新发ETF基金数量246只,总数达到639只。
那么,作为投资者而言,抄ETF的作业是否是一种可取的投资方法?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梁杏在平安证券年度策略投资会上表示,“抄作业”的核心是“钱多、管住手、不嫌麻烦”,这显然是大部分投资者很难做到的。对比之下,市场上有众多的ETF产品可供选择,不仅省心省时省力,还能分享到指数长期的收益。
具体可在哪些行业板块作好ETF产品的布局?梁杏分析,随着芯片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军工进入武器列装时代,芯片和军工可能会是2022年的投资热点。一些目前的热点板块,比如新能源光伏赛道,由于短期估值较高,可能进入震荡行情,需谨慎关注。此外,医药板块有望延续2021年较好的景气度,基本面和估值都还可以的证券、银行板块有望成为“春季躁动”的旗手,值得关注。
梁杏同时表示,“阿尔法可能是少数人的饕餮大餐,时代的贝塔才是普通人应该去把握的微光。”
关注产业转型升级和基本面边际改善的两大投资主线
展望2022年投资机会,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表示,重点关注两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其中还包括两大方向,其一是科技创新驱动,包括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其二是绿色转型。一方面,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占比提升,将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整体的行业规模的扩张,包括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设备、商业运营等各个环节,未来也会有更多新进入企业;另一方面,还有传统行业的绿色升级,清洁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节能环保设备的应用都会增加。
魏伟表示,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是长期看好的投资方向。不过,他同时提醒,目前部分高景气赛道现在还面临着短期涨幅过高、估值过高的问题。未来可能随着市场价格的演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波动,消化掉估值之后再重新起步。
第二条主线,是基本面可能有边际改善的行业。魏伟表示,虽然幅度和节奏可能会相对缓慢,但考虑到相关公司的估值已经调整到比较合理的位置,一旦边际改善,将催化公司股价的上涨。
魏伟强调,2022年需要警惕的风险,主要是地产行业困局,压制相关行业的预期,比如家电、家装、地产、建材等。
因此,他判断2022年地产的压力依然比较大。“现在三、四季度也是负增长,虽然近期政策在表态支持维稳,不过基调还是在于托而不举,很难再像之前政策松动之后出现报复性反弹。”他同时表示,目前来看,地产磨底复苏的用时会更长,它所带来的相关行业的负面影响,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风险。
平安证券策略分析师郝思婧表示,投资者可重点观察市场三个层面的变化。
首先是宏观变化,大的宏观环境不同,对应的受益行业是不同的。比如2021年,PPI不断抬高,对应的就是上游资源品涨价,化工、钢铁、煤炭等周期行业表现较好。2022年,预计PPI将大幅回落、CPI温和上行,通胀风险趋于缓和,对货币政策的掣肘将相应减弱。
其次是行业景气度的变化。郝思婧强调,2020年之后,市场对于行业变化的敏感度很高,出现极度的高景气投资。因此对于行业景气度的跟踪是必要的,包括行业盈利情况、供需情况、头部上市公司景气度情况、资金趋势、分析师预期、估值水平等等。
此外,还应关注机构资金的偏好。郝思婧表示,全市场公募基金行业配置的变化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