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明星照片,网友们就要怀念一波没有整容、没有PS的纯天然年代,殊不知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思考方式背后隐藏着一场大型“伪知识骗局”。
而整容,又不知从何时起成为明星们一向避讳的“禁忌话题”。
美艳女星邱淑贞就曾身陷“整容风波”,1987年参加港姐选美的邱淑贞因被参赛对手揭露整容,而被质疑参赛资格,最终不忿退赛
其实,割双眼皮、垫鼻子、隆胸这些整形大热项目在民国时期已经开始流行,甚至成为明星们炫耀的资本——这恐怕打破了整容发轫于近20年的认知。
玛丽莲·梦露在成名前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面部微整手术,完成从“邻家女孩”到“性感女神”的蜕变
一战时期,伤兵最早体验了整形技术。无情的战火侵蚀了士兵的面容,为治疗战争留下的创伤,弥补战争的痕迹,伤兵通过整形外科手术进行面部修复。两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整容技术的基础,后来到了和平时期,整容手术从修复缺陷演化为可以增强自信的变美手段。
战争中毁掉面容的士兵,进行面部修复手术外,还会佩戴特制的“假肢面具”来弥补缺失的五官
民国时期,整形外科已进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整容行业在上海已经初具规模。30年代末至40年代,欧美之风甚盛,当时的弄潮儿追捧西化的立体面容,一时间双眼皮与高鼻梁成了美的必要条件,直接导致整容大热。
40年代,上海《电影杂志》封面上的好莱坞女星,海蒂·拉玛(左)玛琳·黛德丽(右)
30年代后期,从日本学成归来的杨树荫医师发明“杨氏双眼皮术”,他的美眼整容医院也在上海开张。他在广告中声称自己的双眼皮术、高鼻术“无需刀割、无痛无疤、永久不变”,引得明星、名媛竞相打卡。杨树荫一时间红遍上海滩,成为“与沪上女明星最为有缘”的美容医师。
30年代末40年代初,杨树荫美眼整容医院的宣传广告中声称“为上海唯一美容医院,经本院改造整容之男女明星不下数十人”
杨树荫医师以技术高妙、鬼斧神工著称,声称“无需开刀”的双眼皮术与高鼻术十分引人好奇,其实当时的双眼皮手术除了全切外,还有一种运用电疗与物理疗法改造双眼皮的方法;而高鼻术除了填充象牙片假体的“骨质高鼻术”外,还有一种“肉质高鼻术”,是通过注射药液使鼻梁隆起的。
1937年,杨树荫《整容医术》中展示“杨氏双眼皮术、眼头放大、抽出脂肪”的前后对比图
1937年,杨树荫《整容医术》中展示的“塌鼻梁整高术”和“弯曲鼻矫正术”
银幕向来扮演放大镜的角色,镜头中一切瑕疵都被无限放大,于是电影明星们为了上镜更好看,无论男女纷纷踏进整容院换头改造。其中最常被翻牌的是“双眼皮术”与“高鼻术”,甚至有女明星靠医师妙手回春改造双眼皮而拿下女主角。
最早踏进整容院的不是女明星,而是男星罗朋,因他鼻头生得不高,施了高鼻术后,上镜好看了许多,之后女星白杨也加入了“换头术”的行列
30年代,作为最早体验“整容红利”的明星之一,影星白杨的成功改造也引发了电影界的整容热潮,明星们一旦感觉自己面部稍有缺陷都要去美容院改造一番
1940年,百乐门的当红头牌胡枫,一连三个星期不见芳影,正是因为去杨树荫那割了双眼皮,正在家中恢复
彼时的整容项目已经丰富到出乎意料:双眼皮术、高鼻术、改正斜视眼、补疮疤、改正耳形、面廓、做酒窝、厚唇改薄都是基本操作;自体脂肪移植、隆胸也不是什么新鲜事;40年代已有“移植脂肪术”来填充凹陷的面颊、眼眶及太阳穴;1946年的上海杂志就曾经介绍过香港美容院的最新“隆乳术”。
1939年,杨树荫美眼整容医院的各类项目(左);1947年,上海光海整容医院的各类项目(右)
当时,整容不仅不难以启齿,反而是值得登报“炫耀”的事。明星们整容成功,不仅与医师结为好友,甚至亲自为整容医院代言。30年代末的当红女星路明,在杨树荫的美眼整容医院改造了双眼皮与鼻梁之后,为方便粉丝们了解整容效果,还在电影杂志设专栏分享术后恢复情况。
1939年《青青电影周刊》路明整容专栏中询问双眼皮手术之后的路明“开刀的时候疼不疼?”,路明回答“一点都不疼”,路明还安利了两位太太来改造双眼皮
1939年,美眼整容医院广告中展示路明整容后效果(左);1947年,路明整容近十年后,双眼皮与鼻子的状态都非常良好,可见杨医师的技术非常一流(右)
1939年,徐琴芳(左)、路明姐妹;徐琴芳是默片时代的老牌影星,妹妹路明在杨医师那改造成功之后,姐姐徐琴芳也打算凭借整容再次翻红,做了高鼻术、填充了太阳穴
有杂志曾盘点经杨树荫医师整容改造过的明星有:白杨、白云、舒绣文、夏霞、王熙春、貂斑华、路明、徐琴芳、龚秋霞、胡枫、英茵、姚萍等。1941年《电影报》披露,梅派传人言慧珠在另一家老牌“石氏美容院”整容,由创始人石霜湖亲自操刀,据说施了高鼻术。改造后的言慧珠更为光彩照人,效果立竿见影。
歌舞影三栖明星龚秋霞,改造双眼皮前后气质大不相同,1935年(左)1943年(右)
40年代,言慧珠曾施“骨质高鼻术”,把象牙片假体填入鼻梁内以达到隆鼻效果
30年代末,杨树荫美眼整容医院以男星白云、女星白杨作为明星案例在各大杂志刊登硬广,两位大方同意公开整容前后对比图与整容项目。
1939年,刊登在《青青电影周刊》中的杨树荫美眼整容医院广告,展示白云与白杨的整容前后对比
1937年,白杨处女作《十字街头》公映之前,便有报刊登出白杨整容的新闻作为噱头,电影杂志更是评价白杨凭借整容才有了“如今的美貌和地位”。风流小生白云自带欧式美颜滤镜,新人时期他便被称为“东方瓦伦蒂诺”,这完全得力于杨医师的全套“换头术”,整容可以说是开启了他们的星途。
影星白云在出道前改造杨氏双眼皮术、高鼻术及修改下颚,更因整容结缘与杨树荫成为莫逆之交,并拜杨为师学习美容术
1937年,杨树荫《整容医术》中展示影星白杨整容前(右)后(左)对比,她改造的项目有杨氏双眼皮术、眼头放大、高鼻术
1936年《电影周刊》标题为“割了眼皮,修了鼻尖,白杨又牺牲了两片丰腴的肉”,整容后的白杨增添了妩媚风情,上镜十分漂亮,实现了颜值与事业双飞跃
不过,整形美容在当时价格不菲。1948年有报刊透露,做一次双眼皮手术的费用在一千五百万至两千万元法币,去除颜面皱纹要一亿元左右,各种基本整形手术费也均在二千万至五千万之间,甚至还有“一对双眼皮一根金条”的说法。这时的整容属于高价奢侈品,只有非富即贵的家庭能够消费得起,很多想要变美的普通人只能望而却步。
1943年《立言画刊》披露,著名坤伶吴素秋也曾赴“石氏美容院”微整,当时流行饱满的脸型,因有人评价她两颊太瘦,她便不惜一掷千金让自己脸颊丰满起来,注射了丰脸针
无力承担手术费用,或害怕手术的女士也不用伤心,其实还可以通过巧妙的化妆手段达到整容的效果。40年代,当红明星周璇与李丽华都是通过精湛的化妆术塑造欧式双眼皮,几乎以假乱真,达到了放大双眼的奇效。
40年代的李丽华是通过化妆术画出双眼皮的褶子,其“鬼斧神工”足以以假乱真,直到60年代邵氏时期她才做了双眼皮手术
网传“周璇去日本割双眼皮”其实是则流传许久的谣言,周璇一直是靠化妆来塑造欧式双眼;不仅画出双眼皮,还通过描绘上下眼线达到放大双眼、开眼角的效果
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度量衡下,人们对特定的社会行为有着不同的认知。现在和民国时期相比,人们对财富、美、健康的价值判断产生了变化,导致人们对整容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整容是和社会价值判断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美容手段。
1935年,蜜丝·佛陀展示酷似刑具的“美容测微仪”,仪器可以精确测量头部与面部的各项结构比例,弥补对完美面容的极致追求
“美”的定义从不应依附于一家之言,每个人心中自有“美”的标准。而在整容手段极为发达的今天,每个个体都能更轻易地达成自身心目中对美的憧憬。仅凭这一点,就应认可整容的正向意义。
1937年,白杨在影片《十字街头》中的丰姿,整容后的白杨魅力四射
至于整容的诸多争议,可以看做是各类社会因素作用于整容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些讨论已经超越了整容本身,涉及到了流行以及心理学等各个领域,于是话题变得复杂,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2014年,蒂塔·万提斯为《L'Officiel》拍摄的时尚大片
经公众号“创刊號FA”(ID:ckh_fa)授权转载。原文及标题略有改动。
图片来源于创刊號FA,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