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艺术与传媒学院李麟学:复盘学院“产学研”成绩 观察行业的变与新|新传院长专访
2022-07-08 10:21 星期五
鲸平台 付潇阅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学围绕艺术与传媒行业变化与发展,分享学院行业观察心得与“产学研”探索成绩。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传媒行业竞争战略分析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随着疫情被逐步防控,2021年中国国传媒产业的经济环境比2020年回暖,但互联网传媒业正面临更为严格的强监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将会在长期内促进互联网进行变革和转型,后疫情时代,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消费行为的深度变迁将勾勒出新的传媒生态。

碳中和、数字化、元宇宙成为大势所趋,与之相对应,传统建筑行业、传媒、艺术也迎来了行业新发展机遇。

以此为背景,财联社|鲸平台对话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麟学,围绕艺术与传媒行业迎来的变化与发展,分享学院的行业观察心得与“产学研”探索成绩。

image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人大代表

鲸平台:请您结合学院定位,介绍同济艺术传媒学院优势和特色。

李麟学: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全媒体+大艺术作为总体定位。全媒体方面,包括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广告学等主要专业,大艺术包括音乐表演、表演两个专业。

其中,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新闻传播学获评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A-学科(排名12);与设计与创意学院共享的艺术设计QS世界排名12,亚洲第一。学院提出打造培养“能说、能写、能做全能引领型”人才的平台概念。

从大的环境来看,站在科技前沿高度,“四全媒体”概念被提出。我们的新闻传播学正在跟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学院的定位高度顺应和融入国家的战略。

现在文科类专业整体都在大转型。在以往,大部分人对文科人的印象是能说、能写。法国当代哲学家布鲁诺·拉图2017年来上海,当时他邀请我一同组织工作营,他说,哲学家除了能做知识的生产以外,还要走出圈层,有所行动来影响更多的群体。他自己叫“行动者网络”。

这个趋势已经愈发明显。现代社会对于媒体人的要求愈发复合化,以往要求记者采编写,现在要求媒体人会写、会讲、会拍、会集成、会发布,知识、技能高度集成。

从学院本身来看,同济大学工科基底非常强,重视把学术成果从书本转化到大地上来,这点与MIT很像。我们也不是偏传统的新闻传播学院,而是具有自身特征。学院师资构成富有多样性,横跨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设计学、音乐舞蹈学等。学院天然与社会各个行业有多学科交叉。具体而言,以新闻传播学为例,与科学结合,即科学传播,与城市乡村规划建筑结合,就是城乡规划传播,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结合,即智能传播。我们最近还在做艺术疗愈,让艺术与心理、医学进行结合。而学院在音乐表演方面,发挥了大学美育、校园文化、专业培养“三位一体”的独特作用。

学院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趋势,基于自身特点考量,提出了全媒体+大艺术相结合,能说、能写、能做的新文科定位。

鲸平台:随着低碳、数字化、元宇宙等热点概念与相关科技的发展,学院迎来了哪些变化与发展?

李麟学: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技术性的社会,MIT叫“Techno-social”,技术给整个社会的赋能与驱动非常强烈。

学院对低碳、数字化、元宇宙等热门概念与技术保持着持续关注,也进行了许多探索。

在低碳和数字化方面,我们一直在推动健康城乡项目,并与最前沿的数字技术结合,使地区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我们称其为“数字城市、数字乡村”。

同济大学校长陈杰提出,我们进行“人工智能+”的转型,让人工智能为医学、土木、建筑、机械等各个学科赋能。我们在人才培养的链条,在编程基础上,逐渐让大数据处理、智能算法等到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也成为标配。学院成立了“元宇宙研究中心”,与华为等企业保持合作。

鲸平台:从学术理论到实际应用,同济艺术传媒学院为政府提供了哪些决策与方案,为行业发展培育出了哪些果实?

李麟学:学院比起其他的传媒学院,跨度比较大,涵盖行业范围相对广,产出成果还是很丰硕的。

在新闻传播领域,学院提出了三个主要方向。第一个是媒介文化,研究学科本体知识,包括新媒体的发展。第二个是城乡传播,包括中国城市、乡村的品牌形象。第三个叫智能传播,聚焦于智能技术、数字技术下的传播的新方式。

学院也成立了“全媒体研究院”这个平台,为政府提供一些决策、咨询与智库服务。比如,帮助深圳光明区城中村进行文化挖掘,对其进行保护、提升、治理,提出对策;参与策划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成果纪录电影《非凡陆家嘴》;承办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公益广告大赛,今年已经办到了第八届,产生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文化领域,我们聚焦于主流文化挖掘、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跟政府部门合作密切。比如,在城乡传播方面,我们设立了一个“城市传播论坛”。今年已经办到了第四届。第一届在陆家嘴举办,关注都市文化传播;第二届在杨浦滨江,主题是人民城市与老工业区转型;第三届在奉贤,主题是新城建设;今年正在筹备的第四届,会围绕“都市乡村”,关注水乡文化。经过积累,论坛已经逐渐品牌化。

学院王荔教授与城规学院杨贵庆教授在浙江黄岩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实践,(王荔教授)近期主编《耕读致远-台州沙滩村发展研究》,是“中国村庄发展:浙江样本研究”丛书之一;现在又深度参与推进“钱塘江历史文化谱系研究”。

我们最近还在和学校其他几个学院共同参加云南云龙县对口扶贫,对“茶马古道”文化进行素材梳理,学院师生希望以纪录片的形式,把这些文化得以挖掘、交流与展示。

鲸平台:与企业合作方面,贵院与哪些上市公司有合作?合作进度如何?

李麟学:非常典型的就是与风语筑进行关于数字化城市的合作。我留意到风语筑的转型——从建筑领域,跨到城市规划,再到媒介,布局元宇宙,这与我们学院关注的课题不谋而合。我们的合作主要围绕城市数字化规划、智能城市、人才培养等,目前聚焦元宇宙研究,将动画等技术与元宇宙结合,处于一边合作,一边摸索商量的状态。

当然,学院王建民教授等在“智能驾驶”等方向与华为、B站等均有大量合作。

鲸平台:元宇宙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崛起,行业有一种声音,认为传媒和艺术将迎来巨大发展新机会,对此您怎么看?

李麟学:在我看来,元宇宙这个概念,是把此前很多热门概念与技术形成了集成,包括区块链、“VR与AR”、新感知技术等。元宇宙,是这些概念技术发展成熟的跃升。

当然,元宇宙在“第一性原理”上起到一个原初系统搭建与推动意义。元宇宙的到来,预示了一个虚拟世界的诞生。相关行业要深入思考未来虚实世界之间的交互和联动。例如,艺术会迎来相当大的新机遇。从认知上来说,NFT数字藏品让大家更加认可艺术品的创新市场价值。学院有许多设计师、动画师已经参与其中了,这些同事的感受是,元宇宙让城市建筑变得更具畅想性,因为可以脱离物理限制。

除了传统建筑师可以在元宇宙空间里创作建筑,还有很多其他场景会成为新的机会,虚拟世界里边,很重要的要素是人与交流。人会产生各种需求,比如看美术馆、听讲座等等。艺术、传媒、设计、建筑等行业,除了考虑参与虚拟的空间的搭建,更应该关注营造人需要的“场景”,元宇宙的竞争是“场景”的竞争。

访谈对象

李麟学,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麟和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高级访问学者(2014),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Graham Wills访问教授(2020-2022),法国总统项目“50位建筑师在法国”(2000)在巴黎建筑学院访问交流。基于其“自然系统建构”的建筑哲学与创造性实践,成为中国当代建筑的出色诠释者之一,也是国际学术领域热力学建筑与生态公共建筑集群的积极推动者。

收藏
94.01W
我要评论
欢迎您发表有价值的评论,发布广告和不和谐的评论都将会被删除,您的账号将禁止评论。
发表评论
要闻
股市
关联话题
1.05W 人关注
1.6W 人关注
7339 人关注